大学毕业四十年同学聚会纪事竹枝词

王彩法
创建于2023-04-23
阅读 25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大学毕业四十年同学聚会纪事竹枝词

王 彩 法

       安徽师范大学坐落江城芜湖赭山镜湖之间,自公元一九七八年金秋就学于斯,迄今长达四十五周年。食眠四载,已成第二故乡。一九八二年仲夏毕业返里,业已四十一年矣。本拟去岁母校聚会,以新冠疫情困扰而延宕至今。四月十八至二十日,于母校北侧铁山宾馆重启聚会,仍以四十周年名义,并座谈回忆录《回望赭山》。赭山亦名铁狮山,母校位于山阳。余于报到当日,独自先往游历,但见校园草木葳蕤,楼台错落,尚存旧观。栖息之地,已入住女生,门禁森严,不得擅入,余怀怏怏然。晚宴欢会,历叙离情别绪。座谈会上,业师杨国宜先生以九十三岁高龄全程参与,令人动容。参观花津校区,裘士京老师讲解文物庋藏,竭诚尽力。惜乎昔日辅导员陈锡宝老师家在沪上,因公未及前来,遂使学生有参商之叹。多蒙筹备组与芜湖同学精心策划实施,聚会功德圆满。感念同窗高谊,草成《竹枝词》十二首以纪之。盖竹枝词者,明白如话,便于叙事也。


四十余年夏复冬,

湖山母校在襟胸。

暮春赭麓南华梦,

蝶翅蹁跹觅旧踪。

江水东流浩荡春,

长桥飞越倍精神。

近乡都说柔情怯,

谁识霜尘再到人。

铁狮山下喜逢君,

双手迎牵衣袖薰。

安顿行囊备茶饭,

鞠躬长揖谢辛勤。

雨过天青老校园,

参天松柏百花繁。

徜徉甬道寻蹊径,

难抑心头热浪翻。

援建苏联教学楼,

化成文物立千秋。

书声依旧弦歌地,

学子重来已白头。

刷脸关防出进难,

女生宿舍重平安。

当年栖息今惆怅,

槛外凭栏翘首看。

换盏推杯兴致高,

欢歌笑语逞英豪。

青山不老寻常见,

相聚依然赋雅骚。

煌然大著忆华年,

往事何曾化雨烟。

一代风流家国梦,

尚期简策永留传。

我师遐寿鲁灵光,

拜见犹如在课堂。

教语春风萦耳畔,

敬祈鹤算万年长。

花津新校势堂皇,

乍到依稀似故乡。

文物典藏观览处,

先生讲解语低昂。

十一

人生何处不参商,

事业催人奔走忙。

帅气翩翩陈辅导,

关山难隔永相望。

十二

北翥南翔有夙因,

何劳歧路泪盈巾。

随缘定数常来去,

还托鸿鳞传信频。

附录: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级毕业40周年聚会

暨《回望赭山》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王 彩 法


尊敬的杨老师,尊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友情满满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到我的第二故乡芜湖,参加本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同学聚会。这次聚会,将载入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史,也是历史学院的一件大事。我充分相信,同学们都是时代的骄子、母校的荣光!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在一九七八年金秋时节进入高校的学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具特色的群体,更是前无古人,今后亦难见来者!

    衷心感谢聚会筹备组的同学、感谢岳仑兄,安排我代表皖北同学发言。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太多,但千言万语,归根结底,衷心感谢伟大的邓小平时代,衷心感谢温馨的母校,衷心感谢尊敬的老师们,衷心感谢当年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正式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塑造了我人生今日之状态!

      今天,杨老师全程参加我们的座谈会,令人倍加感动。当年的师长中,杨老师已是鲁殿灵光,硕果仅存。祝愿老人家椿龄鹤寿,吉祥康泰!

      四十一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当下,告别江湖,息影林泉。我们都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步入退休人员的行列。作为我个人来说,一生跌跌撞撞,备尝艰辛,但我所学的历史专业成为我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我从来都以为,学习历史专业,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面对桑榆晚景的今天,我觉得我们应该生活得更加豪迈、更加洒脱、更加充实、更加愉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以“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精神,让生命的分分秒秒都流光溢彩!这样以来,我们可以争取更多的几个五年与十年聚会!

      四十多年来,长江水、赭山云、镜湖月,令我梦萦魂牵。只要有机会,我定当再来!

    谢谢大家!

阅读 25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