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字以净化身心,品经典以陶冶情操。以文字为基础,品百味书香
温馨提示:配上音乐更好哦
引言:文字学是阅读经典的工具,是阅读经典的门径。小小的文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了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但谁知它历经千年历史才变化为现在的简体字。现在让我们走进文字的发展史,品读文字的奥妙吧!
喜欢闲来弄字,浸染点点墨香。古老的甲骨文字,经历了雄伟期、谨饬期、颓废期、劲峭期与严整期后仍有着属于它的火光。因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所得名的甲骨文,是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中华最早的书籍。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显示了其稳定的格局。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的它,注定有着不凡的魅力。
金文在早期时主要刻在青铜器的内侧和底部,到了东周时期,可以刻在青铜器的外侧,此时金文得到广泛使用,到达了全盛时期。上面的内容主要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金文共分为5个时期:商朝时期、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金文可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在秦时统一文字成为统一的重点问题。始皇帝为此下令统一文字为小篆,作为秦时的标准字体。
小篆的特点可概括为线条流畅、笔画精细、结构严谨、空间匀称、平衡对称、上紧下松。
隶书始创于秦朝,由篆书发展而来。相传程邈作隶而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乘篆书传统,下启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其字形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字体工整方正,横平竖直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草书起源于汉代初年。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它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和小草,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行书形成于东汉末年而兴起于魏晋时期,是介于楷书和草书的一种字体。行书有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的特点,最著名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在隶书的基础上,楷书演变而来。比起隶书,楷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始于 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在石柱中学,同学们也书写了不少作品,流畅的行书让人赏心悦目。请看下面两幅作品
总而言之,中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发明。而石柱中学的同学们,文字学的奥秘不止于此,让我们携手并进,探索文字学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