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了解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吗?您想近距离的感受昆虫的美丽吗?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昆虫为何能在地球上存在数亿年,依然生生不息呢?
带着这些疑问,在4.22日世界地球日这天,我们潘南小学三四中队来到淄博市博物馆开启今天的“虫逢”研学活动
本次展览共分为“昆虫的起源”“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器官”“昆虫与文化”四个部分,将展出来自世界5大洲、30多个国家的1000余件珍稀昆虫标本,介绍昆虫的起源、种类、形态等科学知识,展示昆虫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单元“昆虫的起源”,他们知道了昆虫早在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化石,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跟着老师一起想象“一珀三虫”的故事,一起对比亿万年前的“小龙虾”和今天的不同,我们欣赏这些生命存在过的证据,也感叹生命起源的悠久和人类的渺小。一起分析蜈蚣、蜘蛛为什么不是昆虫,一起欣赏昆虫界的十大“选秀”。他们大大的眼睛写满好奇,聪明的脑袋高速运转,边学边记,兴趣盎然。
第二单元“昆虫的器官”,昆虫们各具特色的足、翅膀、眼睛、口器、触角让他们大开“昆虫虽小,五脏俱全”的眼界。在科普的同时,老师结合《聊斋志异》中的《柳秀才》讲蝗虫的生存能力,结合《诗经·螽斯》讲古人对螽斯的垂青,启蒙了他们人类与昆虫的感情,昆虫与文学的关系。
第三单元“昆虫的种类”,精选出的8个目的昆虫标本让我们钟爱不已。经过形象的解读,我们明白了每个目得名的由来,比如“鞘翅目”是因为昆虫的前翅骨化加厚变成了“剑鞘”一样的保护壳。蝴蝶和飞蛾很相似,也都很漂亮,一般我们都是看“颜值”区分它们,其实长得好看不一定是蝴蝶也可能是飞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通过触角来区分它们。各个科目的昆虫标本琳琅满目,让我们应接不暇。
40多分钟的互动讲解结束后进入第二环节,在一楼报告厅上一堂昆虫课、做一件小琥珀。老师邀请同学上台讲一下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的内容。《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
琥珀是由植物分泌的树脂滴落到地面后,在地下掩埋数万年,经过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石化物质。在树脂滴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昆虫、树叶、泥沙、水和空气等物质,它们的形成经过漫长岁月的石化。今天由老师带领我们体验做琥珀的环节,孩子们热熔松香,放入标本,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在做的过程中更是深化理解了琥珀形成的知识。
两个小时的研学活动提升了我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昆虫知识,给了我们全新的体验:小昆虫却有大世界!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生命世界的循环、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次的研学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昆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指导教师:孙鹏 文字编辑:潘南小学三四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