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如何上好一节课比较茫然,所以为了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我校携手古马小学,共同开展了这次教学活动!
本次执教的是四年级组张郝月老师,这是一位年轻的、教学业务能力很强的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这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6月创作的一首诗歌。此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全诗用拟人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勾画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意象简明、寓意深刻,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整节课教师以亲切的语调, 鼓励的言辞调控课堂,使学生如沐春风,课堂气氛也尤为活跃。
学生坐姿端正,听课认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且回答完整,小组合作交流有实效性,交流后能够和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更是一大亮点!
分享交流后,孩子们读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相信这定是一场教学相长的学习之旅!
课后,全体语文老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评课,大家热情高涨、参与度高、各抒己见。老师们一致认为郝月老师对诗歌的特殊表达——修辞手法的教学很成功。如诗中:“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学生们根据以前的经验知道它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加深印象,老师采用多种方式去朗读,如果继续这样学习的话,相信同学们的作文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也有老师认为,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如果多一些指导的话,相信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相信通过积极研讨,老师们一定会碰撞出更多火花,对自己的教学也会有新的思考!
个人的智慧仅是草尖露珠,集体的智慧才是长河流水。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的水容量更大,才能把知识更好的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最好的时光是在学习的路上,我相信,我们二实小的教育工作,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更加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