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迎春春入户,玉莺报喜喜临门。辞旧鞭炮催春潮,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孩子们的课程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只有源于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元宵节中的“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弥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因此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
在农历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为望月(满月)。而元宵节是一年的初望,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其中寄托着人们无数美好的期待。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己经出现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吃元宵
吃元宵又叫吃汤圆,元宵即汤圆,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而且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它的意义不管在哪个地方都是同样的,汤圆的寓意又是“团圆”,一家人在元宵节这天团团圆圆,因此不管多忙,不管在哪个地方,元宵节都是要吃元宵的。
2.看花灯
看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元宵节前后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3.猜灯谜
既然有花灯怎么能不猜灯谜呢?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已形成了元宵节的一种独特民俗文化。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
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文,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像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大家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吧,期待你们独一无二的创意灯笼哦!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大家期待的元宵灯谜会即将开始。
猜灯谜
谜题一:
一点一画长,一撇到东洋,东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打一字)
谜题二:
细草两边生,弯弯月牙形,妈妈最爱它,天天描不停。(打一物)
谜题三:
脖儿长,头很小,不会飞,跑得快。(打一动物)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
⚠️注意啦!
宝贝们的假期余额已不足🔋老师们来喊你们上课啦!
小宝贝们你们在家里乖吗?有没有想老师?老师可是很想念你们呢!期待你假期结束就按时回到幼儿园的小队伍来哦✌️
我们即将开启🔛幼儿园模式💃🏃♀️🎤🎵⚽️🎹
老师在幼儿园等你们哟
元宵佳节祝福到
城门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祝福我们的
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月圆,事圆,人团圆,
财到,福到,好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