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宽家校共育第七十四期:中华礼仪——举止(上)

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校
创建于2023-04-21
阅读 3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华礼仪——举止(上)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需要用一生时间去修炼,而其是否符合道义,则是礼的本质。

        学“礼”,最重要的就是言行举止,“言行”就是语言,“举止”就是行为。本节课就从目容、听容、色容、手容四个方面来学习关于“举止”的礼。

一、目  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孟子认为眼睛隐藏不了善恶。他在《孟子·离娄上》中写道: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意为:观察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地方了,眼睛不能掩盖他的丑恶。心胸端正,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

     家长如果看到孩子的眼神有异样,比如斜着眼睛看人,就要及时指导孩子改正。斜着眼睛看人,展现出的是一种傲慢心态,对方会认为自己被轻视。正确的做法是目容端正: 

      不睇视

      毋淫视

     不眯眼看人

     不瞪目视

      视线应该端正,眼神不要游移不定,不能眯眼看人,不瞪着眼睛看人。如果看人的时候没有合乎于“礼”,可能自己原本没有别的心思,却被人误会“把人看扁了”。

      和长者在一起的时候,“坐视膝,立视足”。坐着的时候,眼睛要看着长者的膝盖,长者起身,膝盖一动就要去扶。站着的时候,眼睛要看着长者的脚,观察长者的行动,以此表达对长者的敬意。

      在公众的场合,看哪里都没有关系,但是在比较私密的场所,就要非礼勿视。路过别人家的窗户,不能盯着人家屋子里看,这不合于礼。做到分清场合,“不窥密”。

       “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到别人家里,进门之后不能到处瞧,眼睛要往下看,最好顺着主人视线的方向看。

二、听     容

      听别人说话,要能听懂话中的意思。

《礼记·曲礼上》中写道:立必方正,不倾听     


      意思是,听别人说话不能斜着头把耳朵凑过去听。

       正尔容,听必恭     

      意思是,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自己的表情要调整到合适的状态,恭恭敬敬地倾听。

《荀子·正名》中写道:以学心听 

        意思是,以学习的状态来听,就会更认真。

       如果不认真听,就会如《大学》中所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曲礼上》中写道:毋侧听  

     

       意思是,不能偷听,不要趴墙根,在人家窗户下面听。

       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意思是,两个人在屋里,自己在进屋之前,如果屋里有声音就可以进去,如果屋里没有声音,进屋之前则要提醒屋里的人。


三、色  容

      色容表现了人的悲欢离合,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色容,欢快的场合要笑起来,悲痛的场合也要有悲痛的样子,也就是要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对待父母,要用温婉的表情,这样父母才能体会到子女带来的幸福感。对待朋友,要用温和的表情,闲谈则要随和。在严肃场合,要用庄重的表情,不能嬉皮笑脸。


四、手  容

     敬者在心,恭者在貌。手放在哪里也有一定的要求,也要合于礼。双手不可妄动,不能有事没事就捏耳朵、抠鼻子、捋头发。禁忌不雅手势,不对别人指指点点,不竖中指。

《礼记·曲礼下》写道:

奉者当心,提者当带

执轻如不克

执虚如执盈     

      意思是,拿别人给的东西,要端着,捧在当心处,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东西,有提手的,要和自己的要带齐平,表示对东西的重视。

     如果拿的是一件很轻的东西,比如一个空盘子、空杯子,也要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物件一样,规规矩矩地拿,不能甩来甩去。

       学习礼仪常常能在思想和行为举止上对人产生影响,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学习礼仪不仅仅是素质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阅读 3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