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心爱孩子的爸爸们呀!

阿may
创建于2023-04-21
阅读 2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家有二孩,可说二三

                               序言

    我们家有六口人,我、孩子妈妈、两个孩子和孩子爷爷、奶奶。只要,两个孩子在,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的。家有二孩,关于教育,的确可说二三。

                                    (一)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孩子爷爷爱唠叨,每次吃饭总跟孩子说多吃点多吃点;孩子奶奶少不了体贴入微,总关心孩子衣服穿少了没,水喝了没。作为爸爸,我比较关注孩子学业情况,也喜欢跟孩子聊些学校的趣事;孩子妈妈也不容易,跨区上班,坚持督促两个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女儿在家里比较有主见,对弟弟的举动,很“警惕”,生怕又动了她的东西。儿子又比较顽皮,平时在家里蹦来蹦去的,没事总爱“招惹姐姐”,又爱做姐姐的“小尾巴”,无时无刻不跟在姐姐后面。正所谓“关心则乱”,有时候会有各种小插曲,甚至大风波。

    (二)

    对于孩子而言,电视、手机、玩具、甚至一颗糖都能吸引他们,一旦不被满足,就会哭闹。我和孩子妈妈深知,无节制满足孩子需求,只会沦为溺爱。于是,我们常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身正为范”。我们家也有了很多有意思的约定:比如,孩子在场的情况下,除非工作紧急,绝不刷手机。有趣的是,孩子妈妈因为这项约定,放弃追剧甚至连电视都不太开机了。又比如,在女儿的提议下,家里每个月举办“无手机日”,这一天我们一起聊天、做饭、做家务,没有人会偷偷看手机。慢慢的,我和孩子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改变着自己。难怪说,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一场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家庭作业是每天的重头戏,有句话形容得很好,“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对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孩子来说,拖延时间完成作业,永远是他们损耗“亲子关系”的致命一击。于是,我们要求孩子每天整理书桌,写作业的时候桌面上只放作业本,每周整理房间一次。当孩子写作业烦躁时,我们会适当鼓励孩子,针对性表扬她作业中的优点,以此激发其信心和收获感。

                                  (三)

    都说二孩家庭的小孩有伴,但争吵也是日常“戏码”。有时候是抢玩具、零食,有时候是爸妈的关心,有时候是因为“批评,有失公允”。不患寡而患不均,小孩子之间的争吵大多是争个“家长的态度”,我和孩子妈妈总是努力做到公平,但很多时候的确存在客观的不公平性。我们会跟孩子好好沟通,让他们学会心平气和面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

    有时候争吵被叫停后,可能双方都不服气,心里还互相指责,所以家里每周都会举行家庭会议。会议中,我们讨论这周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如此一来,孩子们在复盘自己的过往中,理解和懂得父母的内心和行动。

                                  结语

    有人说,真正的爱,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每个二孩家庭的父母,对自家孩子付出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爱。每个二孩家庭的父母,也总需要面对孩子们的日常的吵吵闹闹,惹出的各种麻烦。但我们依旧欢喜,因为这是他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经历。

    

             


思琪一家

    让家庭的阳光,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古有孟母三迁,正是因孟母的高瞻远瞩,意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最终成就伟大的孟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深感良好的教育方式,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身为80后,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身上就多了一个角色——父亲。初为人父,除了喜悦以外,更多的是手足无措。可是,妻子却在一夜之间变得无比坚韧与挺拔,所谓“为母则刚”大致如此。看着孩子在妻子怀中安静熟睡的样子,我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我深情地望着我的孩子,思索着自己要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爸爸。

   孩子一天天长大,从会笑、会走路、会说话,到可以和我们语言交流。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爸爸的诉求越发强烈, 我努力在记忆里检索着我的成长经历,去搜寻所有关于我的父母从小养育我的点滴。成长的记忆,被重新照亮。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多年后,回首我的青少年时期,我才明白父母给我最珍贵的东西是陪伴,是言传身教。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父母一直在我身边,而母亲则是一直陪伴我到离开学校。我的同学中有很多父母常年在外,他们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与我不一样的一面,比如胆怯、沉默、厌学。同学们不理解我为什么可以在学校里总能勇敢地去做很多事情,比如竞选班干部、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因为我身后有父母坚强的后盾。因此,把孩子带在身边,陪伴他成长,是我们夫妻最正确的决定。

     为人父母后,结合自己的家训,对孩子的教育我有了自己的理念。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并且十分不容易。从小我就告诉孩子,长大后不是一定要去做科学家、做解放军、做宇航员才是成功。我们在学生时代只要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事情,就是个人的成功。长大以后只要是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事,就是成功。当孩子不理解什么是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时,我带着孩子来到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的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陈旧的武器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打着补丁的血衣。这些真实的物件,给孩子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耳濡目染地浸润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从可以说话开始,我们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孩子,要孝敬长辈。在孩子外婆家,我敬重家里的每一个长辈,也带着孩子用礼貌和真诚赢得了妻子娘家人的尊重。在我们家,妻子也孝敬我的父母, 孩子也从小知道好的东西要先与爷爷奶奶分享。我们夫妻彼此都努力的去创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从小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里成长。

     成长的路上总是荆棘满地,就像剥洋葱,剥掉一层就会留一次眼泪。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蜕变的成长。曾经以为遇到一件事情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可是在这件事过去很久以后再去回首,才发现那些曾经以为翻不过去的大山后来都变成了成长路上的驿站。成长路上这样的道理,也是我步入社会很多年后才慢慢理解。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总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他,我小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用类似的经历去与孩子共情。孩子的情绪总是来得快去得快,他们只是想感受到有被关爱,想在手足无措时有人可以给他指引一个方向,仅此而已。有我们做后盾,他前进的脚步变得勇敢而有力。

    关于生命教育,我们也不曾缺席。在孩子很小时候,他有问过我关于死亡的问题,我也平静地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死去,就如同秋天落叶树一定会掉叶子一样。坦然的面对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孩子外公去世的时候,孩子和我们一起参加了葬礼 ,还在上幼儿园的他,明白了以后再也见不到外公了 。往后就变成了清明或者过年时的扫墓,外公从此活在了心里。我告诉孩子,人最应该珍惜的就是眼前,眼前的时间,眼前的人和事物。我们既然留不住必然要要逝去的人或事物,那么我们只能珍惜能和它共处的时光。生命是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高度是无限的,如同司马迁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向死而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社会上我们有各种培训班,各种大学专业,唯独没有教我们如何做父母这门学科。作为父母,我们深知,要保持一颗童心,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学着去坦然接受自己的作为父母的不足,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也只有如此,父母的格局才有可能给孩子树立人生的信标。

    龙应台曾说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活成一个太阳,在他身后照亮他前进的道路。让他在见不到我们的时光里依然感受到温暖。

竞尧和爸爸在一起

阅读 2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