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学校校园文化理念,在禹城市教体局的安排下,禹城市伦镇中学于2023年4月18日邀请到原禹城市交通运输局纪检书记、现禹城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关东亮同志,来我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活动。
68岁的关书记,语重心长、声情并茂、生动精彩向同学们讲述了多名禹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禹城第一个中共党员孙兆膨、原禹城县委书记王克寇,革命先烈于曼青、杨鸣岐 、梁建章等禹城革命英雄人物。
孙兆彭(1908—1935年),字韵黎,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黎济寨人。早年读书的时候接触进步思想,后加入共产党,以教员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他是路北党组织创始人之一,后前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伊犁从事地下工作,在伊犁牺牲!
1907年出生,字韵黎。禹城黎济寨人。鲁北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8岁时随父去济南上学。12岁时能写千余字的文章,抨击社会黑暗,抒发自己的观点。
1922年9月,孙兆彭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1923年,在党组织的影响下,组织成立了鲁北同乡会,宣传新思想,从事工运、农运活动。
1923年底, 由庄龙甲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党支部委员。
1924年4月,他到鲁北禹城一带发展李宗鲁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在制锦市小学,以教员职业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
1927年任共青团山东省执行委员会委员,后被派往聊城第三师范学校和曹州中学发展党的组织。
1928年去沂水、莒县一带开展农民运动,曾建立中共沂水特别支部和莒县特别支部,任书记。不久奉调回济南,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1929年夏,因叛徒告密,孙兆彭遭敌人通缉,由党组织安排去苏联学习。
1932年,孙兆彭从苏联回国,分配到新疆伊犁市做地下工作。
1935年12月15日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王克寇,出生于民国初年,在土地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改名“克寇”,表示抗日决心,后在一次与日伪军的斗争中牺牲!
1915年出生,原名王汝廉,后名王禄清,王汝清。山东禹城县董屯村人。
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读书期间便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民族救亡革命运动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改名克寇,示抗日决心。
1937年冬,任中共山东禹城县委书记。
1938年,任冀鲁边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改任鲁南三大队政委。
1939年,中共鲁西区委成立鲁西区特务第三大队,任政委。
1941年春,三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冀鲁豫第四军分区基干团,任团政委。
1943年春,基干团改编为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第二团,任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
1942年,二团遭日军上万兵力的攻击,即率部与敌周旋。后被敌军包围,乃召开连营干部紧急会议,组织敢死队,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击败敌军4次进攻,带伤指挥部队突出重围。
1944年5月,率部攻打东阿县牛角店据点,久攻不下。后发现敌据点前有一眼水井,即下令封锁水源,迫敌弃据点逃窜。在率部追击逃敌的战斗中牺牲。时年29岁。
于曼青,在土地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曾经担任禹城县委书记,后担任范筑先抗日游击队的营教导员,后在伏击日军的时候被炮弹击中牺牲!
1916年出生,原名于春溪,字静涛,禹城市李屯乡人,是禹城早期抗日武装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1933年考入平原县师范。在校与人创办《禹声报》,并任主编,号召国人驱倭抗日。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师范毕业后,到十八里堡小学任教,“七七”事变爆发后,弃教回乡,在连五高小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进步教师和学生成立“抗日先锋队”,驱逐了亲日派校长。
1938年7月任中共禹城县委书记。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旅禹城工作团团长。
1939年4月任范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四营教导员。同年7月,在潘店伏击战中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2020年9月2日,于曼青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关书记虽然退休, 但丹心不变,激情不减。他说:“今年已经做了近四十场报告会了,学生虽然年龄小,对一些英雄人物并不是很熟悉、不是很了解,但我通过报告会为学生们埋下革命传统教育的种子,哪怕是有一粒种子能开花结果,那我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关书记的这种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关书记讲的精彩,学生们听的认真,师生们对关书记的精彩宣讲表示受益颇丰,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革命战火的年代,让我们重温了英烈的事迹,用这种方式来缅怀先烈,祭奠英雄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今后,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承英烈遗志,结合我们学校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育人理念,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做起,在心里种下爱国、爱党、爱校、爱家,努力奋进的种子,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英烈遗志,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禹城市伦镇中学办公室宣
编辑:伊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