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成于思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合作学习共成长,教学研讨促进步——初中历史组示范课侧记

创建于2021-06-03 阅读288

  为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将学习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以“知识结构为核心”向以“素养发展为核心”的转型教学。在第十五周,灵山中学初中历史科组陈南盛老师在多媒体录课室进行了一节“科技文化成就”的文化史公开课。刘少琼校长和教务处黄渊主任也深入课堂一线听课。

    针对以往历史课堂中教师容易满堂灌、一言堂的习惯,也针对初中生的阶段特征,这堂课陈南盛老师采取的是“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师生共研”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教学前,陈南盛老师就提前设计好了有计划、有目的导学案。并且通过合理公平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多渠道搜集钱学森回国、宇航员感人事例、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信及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史料资料,从而促进学生由课内学习拓展转移到课堂外。

教师教学环节

  陈南盛老师首先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在第一环节的学习中,陈南盛老师对分好的小组再次阐明了任务。

    第三小组首先思考回答“两弹一星”含义及成就、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别的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进行历史剧《钱学森回国》表演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同时小组进行活动结束后,由别的学生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取代了原来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的教学原则。

  在后续的教学课堂过程中,学生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了航天等领域的成就。并且通过塑造历史情境的方式,进行了“讲两位宇航员感人故事”、“朗读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屠呦呦奶奶与青蒿素的故事”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塑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践行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

    教师与学生都被这节课堂内容深深吸引。

  刘少琼校长与黄渊主任在认真听课。

    

 

  最后,陈南盛老师提出两道课前对教材中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与所学知识积极归纳答案。

    在这次教学中,陈南盛老师参考的是“学后教,小组合作,师生共研”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做主导教学的“掌舵人”的同时,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这样不仅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还丰富、开放了历史教学课堂,为这节历史文化课注入了活力。

    这是一次勇于探索的尝试。

教师评课环节

课后老师针对这节示范课进行了探讨

刘少琼校长、陈南盛、王邦韧、郑婧、郑莉、曾子平、杨栎、林佳、陈军、陈奕高等多位老师分别对陈南盛老师这节示范课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建议。整个评课过程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倾听,并认真做好评课记录。

  刘少琼校长先讲道:“评课是有利于教学的,是有利于加强教学的”,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去,说下自己对这节课的见解。

    紧接着,初中历史科组长陈南盛老师首先讲述了这节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及过程。称其在每次的公开课中其实都有过想改变重构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寻找一个教学最优方案的。在这次的教学中,主要想通过一个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提出问题,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来。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点意见。

  随后,王邦韧老师对这节课做了较为系统的一个评价。称这节课有着导学案的味道,是符合教学目标下的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塑造教学情境,同时践行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目标缺少点,但课堂氛围等值得我们向陈南盛老师学习。

  而郑婧、郑莉、曾子平、杨栎、林佳、陈军、陈奕高等老师也对陈南盛老师的这堂课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郑婧老师指出,这节课教学课堂中的历史活动小短文有点像语文。但是这节课通过层层引导学生及导学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先学后进的教学原则。无论是课堂氛围还是教学理念上,这节课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是一节出彩的课。

    紧接着郑莉老师说道:历史文化课,是易上成语文赏析课的,这节课感觉亮点很多。在这节课教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是没太能突显出师生互动,学生过少的思考,留有时间较少,并且在课堂中过多的体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缺少历史元素。但总而言之,这节课扩展较广,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这节课还是非常成功的。

    随后,曾子平、杨栎、林佳、陈军、陈奕高等老师进行了补充。他们认为陈南盛老师这节课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先讲后评,让学生再对讲的学生进行评价,这是很新奇的,效果也很好。并且在史料教学中也体现了“论从史出”的原则,史料的使用也贴近于现实生活,降低了学生的“历史陌生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我们去学习。

  最后,刘少琼校长讲了对这节课的一些见解。

    讲陈南盛老师这节课有四个优点。

1、老师亲和力强,学生相信老师,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中去。

2、课堂氛围好,通过视频塑造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3、学生参与度高,每一个学生每个阶段都有事做。问题有针对性,让学生有成就感。

4、教学学历史切合实际。

    紧接着刘少琼校长从教学的三个层次解释了在教学中常规课如何讲,如何做。在座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首先,教师要知道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了解的。

    其次,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理解的,这些知识老师需要点拨。比如在这节课中,新中国科技为什么发展那么快?这是与科学家、与人民共同的努力的成果。这就需要老师点拨。

    最后,如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

    总的来说,我们要研究教材上的材料。老师要引导学生看材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课程不光只有表演,我们不是要教知识点,而是要教知识的思维点。教师上课要寻求新的突破点,设计好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产生新的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有体验良好的情感。所以,每个老师都应要研究教材、钻研教材。

    当然了,“一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见解,这样教师才能快速成长。这是刘少琼校长的见解。


  经过这次观课评课议课,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要低估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名家,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阅读 2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