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流云始墨画,春暖花开蝶曼来。在这浪漫芬芳的季节,为了更加深入研究新课标,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我校张秋芳、李渊等十位老师于2023年4月14日前往郑州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三届“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名师观摩研讨会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此次培训会邀请了俞正强、徐长青、牛献礼、吴正宪、蔡宏圣、官兴、李一鸣、沈勇、郎建胜、郭其俊、储冬生、刘松十位教育名家。一节节精彩纷呈的名师课堂和主题报告,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名师的引领下领悟教育的大智慧,感受教育的真谛!
上午第一节课俞正强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面积的认识》一课。俞老师的课堂虽然没有课件,但是仅仅借助一根粉笔,带着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注重对面的本质特征和属性的讲解:面没有轻重,不论长短,只比大小。面没有轻重,它能和体区分开。面不论长短,所以它能和线区分开,帮助学生理清了线面体三种事物的区别。俞老师的教学智慧值得每位数学老师学习!
《认识的价值与过程》报告中俞老师结合《面积的认识》一课为大家分析了“面积”的认识价值与过程。从“面”的“认识”到“得到”,再到“作用”,由“对象化”到“特征”再到“属性”,由表及里的给“面积”命名,由内而外的生成性学习经验概念化的过程。
第二节课徐长青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乘法分配律》一课。整节课由“12×3”这个旧知引入,旧知中也隐含着乘法分配律,新知讲授时很容易就迁移过来。探究出乘法分配律以后,又通过情景剧“握手”,把枯燥的计算课演绎的活灵活现。既让孩子深刻地体会到分配律的计算方法,又避免了孩子们乘错、少乘的情况发生。课堂末尾又让4名学生演绎80%、0.6、根号2、四分之三,把这节课的乘法分配律与高年级、初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纵向整合,提现了大单元教学观念。
徐老师在《解构课堂结构实现简购优化》报告中介绍如何通过“解构-简构-建构”,实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优化,指明核心素养要凸显数学育人价值,同时也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去。
下午第一节课牛献礼老师的观摩课《认识小数》用一个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体温计为载体,深入探究,为学生设计动手实践的学习任务,不断引导学生清晰完整地表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层层深入,让孩子们顺着教学的梯子,充分思考,提升能力。
牛老师在《教要到位,又不越位》报告中结合《认识小数》这节课给大家做了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螺旋上升”式地处理小数的认识,小学学习“小数”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二是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那么,教材中“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意义”分别都“教什么”,使学生认识到什么程度。牛老师对于概念课的引入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指导教师要有整体观,要把所学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吴正宪老师结合《百分数》一节课做了《在统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的讲座,吴老师建议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理解平均数、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感受随机性,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培育数据意识,同时多鼓励学生在电视、报纸或网络新闻中阅读有关报道,收集社会发展或科技进步的事件中读懂数据所表达的意义,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感受数据力量。
第二天,精彩的课例纷沓而至。蔡宏圣老师的一节《数一数与比一比》,让我们在“一个个”比和“一份份”比中直观深刻地认识了“倍”的关系。管兴老师以自己照片引入,通过感受照片的“放大”、“缩小”、“拉长”、“变横”等不同变化,带领孩子们探究照片相像的奥秘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给我们呈现了一节新课标理念下大问题、大情景统领的课例,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沈勇老师的一节《空瓶换水》,诠释了“无,假设有”的思想,让隐藏的关系变明显,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数学很奇妙,关系最重要”!郎建胜教授在《比大小》中让孩子们认识到线、面、体的属性,从而引出度量的方法,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最后用不同的单位记录度量的结果,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大单元建构下的新课堂样态,找准知识之间的关系,深挖数学本质,建立知识结构。
第三天,刘松老师执教了《解决问题》课例,以送学生“保时捷”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理解每个算式的意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储冬生老师的《小游戏,大学问》课堂以扑克牌的游戏活动有猜得数的奇偶性为主线,学生在真实的参与游戏、反思游戏的活动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两位老师都是让学生在玩中思考,发现数学的奥秘,充分体现了玩数学、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四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关注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中,质疑、析夷、解疑,生理螺旋发展的链条,不仅解决了问题,完成了学习任务,更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热情,发展了孩子们的思维。刘老师、储老师的课和报告带给老师们很多的收获和启发。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通过三天来的学习,老师们都领略了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变革。面对一节节“新”的课例,老师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是疑问颇多。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听完课,大家又齐聚在一起,在教师进修学校李华副校长的带领下,梳理、研讨。李校长理论结合实际,从自身所感所悟出发,给老师们一节一节分析授课名师的风格、课例设计的精彩之处,给老师答疑解惑。随着夜深了,大家对课例的研讨也更深入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本次外出学习活动,为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不仅开拓了教师视野,而且也从别人的教学方法中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高山仰止,方只才梳,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所学到的新理念,新教法进行内化和践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