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景教学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命意识----小课题《登高》课例教学后记

临高中学 吴兰群
创建于2021-11-09
阅读 1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命意识,领悟生命,欣赏尊重生命,从而爱惜生命,最后提高生命质量。情景教学能调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和热情,更好的助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问题和作者的意境,走进生活,学会知识,掌握方法,从而感悟到作者的思想、人格魅力和胸襟气概。以此为契机,达到学生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的目的。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以情动人,唤醒学生情感体验。通过播放一段悲伤的背景音乐,营造浓郁悲伤的氛围,同时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有感情地诵读一段导入词: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秋风簌簌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空中飘飘洒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江水滚滚翻腾,奔腾向前。凄冷的风中,有几只飞鸟在盘旋。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猿的哀鸣声。这时,一位老人出现了。他衣衫陈旧,老眼浑浊,步履蹒跚缓慢。此时的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就是这位老人,他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在这家人朋友团圆登高祈福的重阳节,他却独自漂泊异乡不得回家,加之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万里江天,孤独的飞鸟,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于是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这种音乐氛围的作用下,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能迅速酝酿一种悲伤的情绪,加以老师故事情景描绘的导入,杜甫写作本诗的心情和诗人独自登高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就形成了,然后站在杜甫的立场,初步感知杜甫的悲情,对这位历经挫折,漂泊的老人心生同情,怜悯之情,这便是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第一步。好的正确的方式往往事半功倍,在音乐、文字的双重作用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让他们能快速地进入诗境,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另外对于诵读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把握。

情景诵读

  情景诵读,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情景导入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本诗的情感基调和诗境,另外在导入范读之上,对诵读技巧进行点评和总结,要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出感情,明确声音要低沉,缓慢含悲,突出重音。

  然后进行配乐自读体会、个读展示、齐读检测,及时反馈学生诵读时的不足,让学生在读中更深层次体会作者情感,为下一步赏析诗歌作准备。

情景对比赏析

  情景对比赏析,感受杜甫形象,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主要通过两个问题展开:赏景和析情。透过沉郁悲凉的首联、颔联,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写景哀婉孤独悲寂,却又多了一份高昂辽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学生通过对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笔下的秋景,让学生体味杜甫秋景高昂壮阔的特点及背后博大潇洒的胸怀。

      同时,探究颈联和尾联诗人“悲”的原因,除了悲己身世,其中最根本悲因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悲国家命运,悲天下苍生。同时对比李煜《相见欢》和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形象和思想境界马上明朗: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由景入情,在苦难悲伤面前,国家天下苍生始终在杜甫个人命运之上,这样的生命高度、深度的带给学生的思想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它将是学生反思内心的力量!也是学生生命提升的力量!

情景写作

  情境写作,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命意识。在这个任务是在导学案中去完成的(让学生搜集杜甫的诗歌名句,了解创作背景)。然后围绕“杜甫,我想对你说”或者“杜甫,给我力量”(月考作文题)为题来写一小段话,可以让学生以杜甫为触点,触发他们对人生苦难、生命、国家责任的思考,从而重塑了他们的价值观、生命观,让他们懂得了对待苦难、困境的态度,让他们懂得了怜悯弱小、苦难,懂得了作为人的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把语文阅读所学所感加以内化成自己对生命的认知、态度,从而促成了学生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学生学习反馈

在此,我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写作展示:

学生1:学习了《登高》,我了解到你的人生的艰难,却还在为国操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你的理想。你一生为国命运担忧,心系天下苍生,都在与多舛的命运顽强抗争,你忧国忧民却超越自身苦难。当我孤独时,会想到你,你的孤苦,你的崇高,杜甫,我想对你说,我由衷敬佩你!

学生2:你,出生于官宦家,年少时享受过富足的生活,但纵观你的一生,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环境下,仕途不顺,命运坎坷,一生漂泊,最终长逝江舟…千年以后的今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奔赴于你的草堂,重新走进你,重新读懂你,你的浩然气概和爱国爱民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世代流传。你当之无愧的被人尊称为“诗圣”,我们会一直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去仰望你,仰望历史,仰望中华文明。

学生3:杜甫,我敬佩你忧国忧民,超越自身苦难却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你的一生都在为国家运途与人民幸福安乐而努力,虽已年老多病,但你也从未想过要放弃这个伟大的理想,你的这种对生命的执著,忧国忧民的胸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课题组老师们认真听课)

一点感悟

  上完这节课,之前的一些设想也没能很好实现,原因有二:

        首先是学生古诗文基础较弱,缺乏生活经历,对杜甫的诗歌缺乏较深的感知。另外就是我本人,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把问题设置得有些太束缚,小问题太多,导致学生有些无所适从,比如这首诗歌的“悲”情无论在景物还是直接抒情上都很明显,而我却设置两个问题“赏景”“析情”,学生思维受到限制,也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前松后紧。在最后总结上就没能明显扣回小课题主题。

       但是从学生的作品看来,对于杜甫,有对杜甫遭遇的同情,对杜甫苦难的洒脱、坚毅的赞赏,也有对其超越个人苦难还心系国家,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担当的敬佩。无论哪种,都达到了我们这节课的目标,都可以让学生以杜甫为触点,触发他们对人生苦难、生命、国家责任的思考,从而重塑了他们的价值观、生命观,让他们懂得了对待苦难、困境的态度,让他们懂得了怜悯弱小、苦难,懂得了作为人的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把语文阅读所学所感加以内化成自己对生命的认知、态度,从而促成了学生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熊芳芳提出的生命语文就是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 ,与生 活牵手 、让生命发言 ,让语文进入生命 、唤醒生命 ,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 蕴 和丰富 的人格 内涵 ,是为帮助我们认识 生命的美丽和宝贵 ,探索生命的方 向与意义 ,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 ,使生命变得更美好 、更有力量 、更有意义而进行的语文教育 。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 ,也是用生命而为的教育 。

    “生命语文”的教育目标不再仅仅指向字词句的获得、对语法的操练,不再是对课文的肢解与分析 ,更强调生命性的感悟与表达,是为了丰富个体生命的内涵 ,为师生展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这样的语文教育能够成为生命成长的摇篮 ,成为个性张扬的天空。

图:王晨杉   连贞净

文:吴兰群

校对:王晨杉

审核:王晨杉

阅读 1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