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教学的全部。“三个课堂”的提出为我们架起了课堂、课后、校外一体化育人的桥梁,也促使我们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下重新思考我们的职责。
基于此,职田镇中心小学全体老师站在学生的视角,深耕“三个课堂”,助力学生成长。
在对“第一课堂”的研读中,我校首先注重教学方式的理论学习,课堂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互动主型,能力主旨为基本理念,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三个问题开展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其次注重实践探究,在聚焦各学科素养要求的基础上,把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科基本课型相结合,推动课堂重难点学习过程中,小组内“说一说”“讲一讲”“辩一辩”“议一议”环节建构。积极打造“学生悦学、教师善教、家长乐助”的高效“第一课堂”,从而让我校“第一课堂”发出最强音。
在深入研读“三个课堂”的基础上,我校采用“两重组三兼顾”实施策略,“两重组”指把全体教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科任教师,也就是体音美德信科教师,另一部分为语数英教师。第一部分教师大多有自己的特长,于是采用“专业+特长”的课后服务实施定位,安排这部分教师有效开展兴趣社团服务;第二部分教师受日常考试压力影响,大多有日常帮助学困生的习惯,缺少特长,于是,采用“专业+作业帮扶+身心健康活动”的实施定位,即语数英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差异、辅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年级为单位,分批次进行学校特色化活动,如跳绳,篮球等。“三兼顾”指学生多元需求下的兼顾,即兼顾特长生发展,兼顾学生全员性身体健康,兼顾学生差异化辅导。
对于“第三课堂”,教导处带领大家对学校前期的综合性活动进行了归类与整理,特别是对疫情后停滞的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校实施“第三课堂”的方案。
首先继续推行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每日一次的用餐自理和班级轮流值日劳动计划,纳入班级考核;其次继续推行每周一次的学校劳动方案(家务劳动、社区劳动、社会劳动):即以家庭劳动为主,每月至少一次社区或社会劳动,要求学生以图片或文字的方式展示劳动过程,每周每班评选劳动小明星,学期末纳入学校综合评价;然后是对每月一次的“德育活动”进行整理与提升,把以往进行的节日传统文化研习、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综合活动、志愿服务等统一纳入“第三课堂”的“月”活动项目,进行评价与展示;我们也有自己的季度课程设计,每个季度都有马家堡红色纪念馆学习、自然景观体验、大型志愿服务活动。
这种以开放性、体验性、实践性为思想指南,以实践与体验为实施切入点,以日、周、月、季、年为时间轴的“第三课堂”模式,不仅是对学校以往零散的“经验型课程”的归类与提升,更是系统性课堂理念的深入落实,从而促使我校“课堂革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