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新课堂,共话共研

创建于2023-04-20
阅读 21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昆明市第二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杨建昆工作室研修活动

第三十六期

活动地点:官渡区第五中学       

活动时间:2023年4月20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了增强工作室全体学员对新形势下物理教学风向的把握,秉承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促进发展的原则。2023年4月20日,昆明市第二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杨建昆工作室的学员李媛玲、高维英、晏红祥、代春林、周学武、曾莉、李永宾、侯园园、陈秀莲、章玉梅、余山平、吴志仙、钟剑及官渡区第六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杨建昆名师工作室的全体学员于官渡区第五中学开展了成都巴蜀课堂观摩学习交流分享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学名师杨建昆老师主持,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工作室学员对巴蜀课堂学习收获心得分享交流活动;二是师父杨建昆老师就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下一期工作室活动进行安排。

巴蜀课堂学习收获心得分享交流

王媛老师通过这次巴蜀课堂的观摩学习收获很大,她认为物理实验不能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把物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叙述。期间还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提示物理语言的规范。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去思考、 去想办法、去做,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创中学、用中学。学生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发生改变,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革新,我们不能用对待往届学生的方式去迎接新一届的学生。所谓的备学情,不仅仅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知晓他们的成长历程,从他们的认知角度去帮助他们用物理知识看世界。

郭旭艳老师通过这次学习观摩活动,体会到可以将物理学科和各个学科互相融合,比如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将物理上的运动学与体育课上的投铅球融合在一起。而在学科融合过程中,要注意为什么融合?融合什么?融合的原因是:学的好,做的好,才能真正将教学合一;具体的融合内容就是如何让实心球掷得远。在学科知识融合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师师融合”“师材融合”“师生融合”“生生融合”。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要回到让学生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让理论来指导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李媛玲老师通过这次活动,觉得物理教学中要基于课程标准处理教材,在充分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进。还要对教材大胆地进行重组,或补充,或删减,或调整顺序,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的各个环节。另外在日常教学中,只用“很好”或“很棒”等话语激励学生显得太过重复和单调。这样可能因点赞不走心而减弱了对学生的鼓励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课堂语言进行打磨、提升,争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课堂的语言多样化的魅力!

宋赣鑫老师通过这次观摩,深刻地感受到教学中引入环节需要激趣、形成冲突。聚焦核心问题,再通过问题链让思维逐级升级。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物理方法的渗透,落实科学探究。达到从传递结论走向学科育人的目的,让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层学习,让学生学得进、想得透、用得出。从而将物理知识通过还原与理解,在体验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建构,最后通过反思与感悟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素养。

这次活动让高洋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主要是磁学教学的几个画面。在磁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磁铁进行实验,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磁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追问学生两个不接触的磁体是如何产生力的作用,用空气和风来类比,让学生在现象中体验磁场。让学生经历如何感受风、用纸去测风、学生实验发现磁场、思考磁场方向、学生动手画磁感线方向、用小磁针实验、用铁线实验、用铁粉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动手去做,动脑去思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不自觉的落实了物理的核心素养。

兰祖平老师认为,当教师站在课堂上面对孩子的时候,彼此的生命正在燃烧,也正在流逝。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段生命正是他们一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教育的神圣就在于此,教育的奉献也在于此。所以,教师如何以自己饱满的生命去润泽孩子正在成长的生命,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生命”当然包括健康的体质,但更是指人的精神状态。

“用生命润泽生命”意味着一用思想照亮思想,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滋润爱心,用个性发展个性,用梦想唤醒梦想,用创造激发创造,用人格铸造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

刘雁老师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这段时间学习到的知识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原本在尝试中迷茫的自己,在听完课后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清晰的方向,明白了要常行常为,不断总结积累,让自己的课堂有效果,让职业有价值。更体会到物理知识不是僵化的固体,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在发现物理,而不是灌输物理,学生在创造知识、发现知识,学生在发现中成长。

文慷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认为学得好的学生是比别人更能强迫自己,学得不好的同学是没有被叫醒的“雄狮”。日常教学,我们多数老师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这个知识点怎么讲,这个难题怎么搞定,其实只是思考了怎么教知识点,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是怎么教学生学的问题。再厉害的老师,没有人听,也没用。只有抓住学生的心了,才能让学生爱上这个学科,愿意学习这个学科。

高维英老师觉得物理学科育人的本质是“求真”、关键是“动情”、方式是“情智交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伴随着丰富情感的认知过程。在德与智的交融中,人生的德行才能真正得到培育和成长,在特定的情境里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只有将情感与智慧融合起来情由心生,“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方能“转识成智”情智交融,情浓智涌,才能“悦智悦神”,才有情智共生、人格至善。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习、生命和生活发生共鸣。

代春林老师通过这次活动获得颇多,他认为学科成于专业的实践,学科在实践中得以发展,且要致力于人类实践的改善,学科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科实践强调“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实践”,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所以实践性就是新课标为教学活动确立的“刚性”标准,新课标所要求把实践活动只是作为手段、点缀,而是要以学科实践为支点,撬动传统育人体系,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

吴志仙老师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教育要从育人的高度看,学科的知识需要用学科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发现学科的观念、思维与价值。让一切物理知识都变成学生探究和使用的对象,让一切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实验技能都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诞生和使用过程,让探究与创造成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生命,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要传递的是能力和精神,是学生忘掉知识以后还能留下的东西。

    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师父杨建昆老师首先肯定了观摩学习过程中学员们表现出的遵守纪律,统一行动的团队意识。其次强调了我们外出学习的目的所在,叮嘱大家每次学习都要充分吸收和接纳这些专家名师的思想。师父还交流了教师成长过程中该怎样提升自己,就是要通过不断反思,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实践的方法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最后师父杨建昆老师对今天老师们的交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谈了自己的感受:真正伟大的教师,是要让所有的人感受到自己的伟大。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是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伟大。这才是我们不断学习的真谛。

通过本次分享交流活动,使我们每一个人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但要在实践中学习总结,还要通过汲取大师们的精华,让我们在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这样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走得更稳!

编辑:余山平

审稿:吴志仙

终审:杨建昆

时间:2023年4月20日

欢迎关注杨建昆名师工作室

阅读 21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