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人:张北学校一年级
儒家非常重视清廉家风问题。礼、 义、 廉、 耻是儒家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这里的廉指廉洁方正。在儒家理念中,家、 国、 天下是统一的,治国必先治家,正人必先正己。“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 “家规” 成为古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家规” 的约束、 家风的浸润、 家人的监督,深深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在古代那些清官廉吏身上时时透着清廉家风影响的威力和魅力。
(一)清廉家风成就一代廉臣。房玄龄是唐朝开国重臣,为人清白,清正廉明,政绩卓著,任宰相达十五年之久,为开创 “贞观之治” 时代作出重要贡献,有清廉为官、千古名相的美誉。清廉家风的熏陶是成就他不朽英名的重要原因。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不但为官清廉,对后辈的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视。房彦谦经常对房玄龄说:“我留给后世子孙的,只有清白的名声。” 父亲的话影响了房玄龄一生,他后来的官宦生涯无处不体现着父亲的教诲和清廉的家风。
(二)“包青天” 的清廉家风。北宋贤臣包拯享有 “清官” 美誉,被奉为古代清廉官员的杰出代表。包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还言传身教,激励和督促后世子孙清廉为官。包拯在堂屋东壁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在清廉家风影响下,包拯祖孙三代都克己奉公、 廉洁守法,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包拯次子包绶历任太常寺太祝、 国子监丞等,一生清廉。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 著述外,别无他物。包拯之孙包永年曾任主簿、 县令等,廉洁自守,死后连丧事都靠亲朋出资办理。
(三)清廉传家的 “郑义门”。清廉传家 “郑义门” ,堪称清廉家风建设的典范,曾被明太祖亲自赐封为 “江南第一家”。郑义门是一个历宋、 元、 明三朝达三百多年,十五世同居、 同食的家族奇迹,而维系这个家族三百多年长盛不衰、 不离不弃的,是郑义门族规《郑氏规范》 及其优良家风。《郑氏规范》 中关于勤政廉政等方面就有二十多条,形成了郑氏义门特色的廉政文化,为当世及后世广泛称誉。为此,三百多年中,郑氏家族先后走出了一百七十三位官史,大至礼部尚书,小至税令,无一贪赃枉法,个个两袖清风,勤政廉明,忠君爱民,展示了郑氏义门独特的清廉家风。其中郑铢官小不忘廉、 郑机律己防微杜渐、 郑祖琛严惩贪官等动人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朗朗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