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学习内容上紧扣“有趣”展开,每个同学都在课堂上发言了,下课时有同学说这节课太活跃了。
一、导入
1. 引导语
2.趣聊童话。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一个人突然之间变成一棵树吗?可是,这样奇特的景象在童话故事里是很容易出现的。在你们读到过的童话故事中,人还会变成什么呀?(生答)
小结:这样稀奇古怪的变化真是太多了,生活中不能实现的,通通可以在童话里实现。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拿起笔,也要写一个童话故事,你会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如何来写一篇童话故事。
二、学习字词,关联故事
(一)检查预习
1.自读词语,提醒易错字音、字形。
同学们归类说重点,挺好的。
2.拓展字词,关联故事。
依次出现一排词语,分别追问,关联故事,既检查了学生是否认真预习,又拓展了字词。
三、梳理“有趣的想象”,整体感知故事
童话故事中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现象,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有趣的想象呢?我们来梳理梳理。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依次板书:
有趣的想象
变成了树
长出鸟窝
引来动物
引来妈妈
分享食物
树也饿了
小结:在这个故事当中,居然有六处非常有趣的现象。所谓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发生,童话故事里却可以发生。这样,你的童话故事就会吸引人。
四、寻找“有趣的句子”,体会细节趣味
要想让你的童话故事真正吸引读者,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板书:有趣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追问:按理说,这个故事是假的,写出来不会让人相信。可是作者这么写却让我们觉得真有可能哦,很有意思,读者为什么会有这样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里,学生没有理解到,可能是我的操作不当。这时候,张晨和奥海逸交头接耳,我马上走到他们身边,拍了拍奥海逸。灵机一动,问:“同学们,刚才他俩在讲话,如果我在心里提醒他俩,他俩会知道吗?我是怎么做的呢?结合课文,作者如果只在心里想,别人会知道吗?那作者是怎么让别人知道的?这时候,好多同学恍然大悟,作者用了许多动词。(同学们找出动词:低头一看、发现、冒出)
小结:用上这些细致的动词进行细节描写,能让原本不真实的东西变得非常有趣,很吸引人。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这些细微的动作。(生齐读)
师:这就叫做细节,把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放到你的童话故事里,故事就精彩了,能深深地吸引住读者,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他有趣的句子呢?
同学们依次交流,后面就顺畅多了,总结出了对话感、节奏感。
五、引导“有趣的发现”,串起故事线索
观察板书,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词都和“吃”有关。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到结尾都是有关联的,围绕着“吃饭”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