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石浦小学数学组第二学期第三次主题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图形教学研讨”。
李冬宏老师本节课执教的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李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认识入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陈晓晓老师对教材、学情作了分析。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画高等内容。
参与评课的老师们认为本节课有许多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李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接着安排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还出现用曲线围成的图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2、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李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先用媒体出示生活中电线杆、桥等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拉三角形、四边形的学具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解释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及时操作,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固定四边形,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应当给学生提供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加以适当的点拨。李老师先出示三角形让学生画高同时还指出三角形有几条高可以画。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交流这些高画得对不对。这样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研讨的最后,胡海光老师还提出了“高”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在学习中学生并没有体会到它的必要性。教师今后在图形教学的课程设计中是否能考虑到这点,增加高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不管是上课老师,还是听课的老师,在思维的互相碰撞中都受益非浅,让我们下次活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