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三月三   嗒嗒竹声庆团结——南丹县第二小学“学习党的二十大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活动

南丹县第二小学
创建于2023-04-20
阅读 2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血缘,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文化,赋予了一个民族精神源泉;传承,融汇了一个民族的精彩。2023年4月20日,我校为迎接“壮族三月三”,举行了“学习党的二十大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包括:特色民族饰品制作、师生民族服装走秀、民族知识问答、特色民族美食展、竹竿舞等。各种活动展示地方特色,传递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壮族三月三”主题班会

“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是壮族祭祀祖先、倚歌择配的传统节日,是壮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下,经过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一种具有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教师们通过主题班会课,为学生普及民族知识,增加学生对本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相关知识的了解。

多彩手工作品长廊

手工艺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    有利于传承工艺文化与工艺精神。学生通过亲自制做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饰品,对每件饰品的特性融入个人独特的思考,这使得每一件饰品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灵魂,同时,在做制作过程中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与理解。

绚丽民族服饰走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师生们通过身着民族服装走秀,认识民族服饰,展示民族文化自信。

开场秀

在许鸿叶老师的主持下,学生表演的《壮族敬酒歌》拉开活动的序幕。

民族故事

在这个壮乡重要的节日里,我校有幸请来了南丹县关工委的领导参与活动。“五老”讲师团团长李运鸿同志给全体师生讲壮族的故事。

着民族服,品民族秀,有一种魅力叫“壮美广西”,有一种温暖叫“我的故乡”。穿我民族衣,走我民族路,师生带来的民族服装秀表演。

民族服装秀——学生场
民族服装秀——老师场

台上秀场精彩绝伦,台下观众,每一处皆是风景。

台下——可爱的家长
台下——可爱的师生
民族知识抢答

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加强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民族知识抢答环节,加强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大众普及民族知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特色民族美食集市

以美食作为纽带,让不同民族相互交融。开展特色民族美食展,学生通过美食学会分享、学会感恩,也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洽氛围。

班级特色美食展区
美食集市
跳跃在竹竿上的舞步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竹竿舞是壮族人们会客、与客共舞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广西人民优秀的民族传统,它代表着对丰收的庆贺和对来年好收成的期盼。我们要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壮族民间活动。

集体竹竿舞

竹竿舞有持竿者和跳舞者。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这就需要持竿者与跳舞者的默契配合。通过多人竹竿舞,促进了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竹竿舞展演

弘扬民族精神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全社会的责任。此次活动,家长也参与进来,学校带动学生,学生牵动家长,家校一起学习民族精神,了解民族精神,整个社会都有民族团结的意识。

此次活动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弘扬民族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多民族和谐校园中快乐成长。

总策划:郁星勇、韦   唯、韦钦贞、蒋师敏

执行策划:陈柳荣、唐佳嘉、龙桂青、韦  芳、张飞琼、唐  翠、朱素双、李  清、周扬阳、谢伟桃、许鸿叶、一至五年级各班班主任

图文编辑:陈柳荣、莫自壮、黄  方、唐佳嘉、吴红芳

阅读 2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