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当春日暖阳与心之向往相碰撞,定能激发“追风去”的热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 2023年4月19日实验小学二年级二(12)班迎来了第一次研学之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了我们携快乐同行的研学之约 !早上8点20分,所有同学们集结操场,整齐的队伍,飘扬的队旗,激动的心情,期待已久的研学之旅正式开启。
伴随着一路的欢声笑语,我们来到了研学之旅的第一站:参观农耕,体验磨豆腐。原本只在课文中出现的东西、现在却真真实实的呈现在眼前,并亲身感受着…
瞧,我们的同学正有模有样的练习着,首先舀一勺黄豆放在磨盘上(黄豆必须在水中浸泡三到四个小时,让坚硬的黄豆泡软泡发)加少量水,再顺时针推动磨盘,不一会儿就会磨出浓浓的黄豆浆。再将磨好的黄豆浆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煮沸,并盛到桶内。将调好的石灰水均匀缓慢的倒入煮沸的石灰浆中,边倒边观察石灰浆的状态,待石灰沉淀渐渐析出,进一步减慢倒入石灰水的速率。直至豆腐花渐渐形成并稳定时,停止点浆。最后用几块板面呈方格状的槽形木板,垫上一大块白布,用舀子将已经凝结的豆腐花倒入木板槽中,并用先前垫的大白布包好,在大白布的上方放上厚实的木板,木板上方再放上重物,挤出水分,慢慢使豆腐成形。大约90分钟之后,除去重物和木板,并将其反转过来,拿掉大白布,白嫩的豆腐就制成了。
据说“二十五,磨豆腐”“磨豆腐”就是祈祷来年都是福旧俗,腊月二十五每家都要磨上一些豆腐。豆腐谐音“兜福”寓意过年的好彩头,也有着“头富、都富”的美好寓意。
同学们在体验磨豆腐的同时,遇到的问题,老师们也一一为同学们做了解答。
尽管烈日炎炎,也依旧阻挡不了同学们好奇的心情。一个个排列整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向着茶园出发。
看,我们的小茶农们,背着茶篓活跃在茶园间,一边采茶一边在放声歌唱。伴随着丝丝凉风和阵阵欢声,丝毫不感觉到累。
在休息的片刻,老师又给同学们普及了一些知识:采茶是一种中国民间歌舞体裁。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采茶歌”、“采茶灯”、“茶篮灯”等。
采茶倾注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精生活起到积极极作用。
此时,同学们也忍不住对茶农们发出感叹赞美之情。
糍粑是中国节日风俗。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同学们一边听着老师解说,一边蜂拥而上,每人手上拿着舂,把它放在盛有糯米的石臼里敲打,直到成为糍粑,最后再撒下一层芝麻汤,看着就会流口水。同学们吃着自己做的糍粑,第一次体验到劳动的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体验完劳动的成果后,接下就是要了解学习陶艺制作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陶艺制作分别有泥料制作、坯体制作、坯体干燥、上釉以及烧制这五个步骤,但有的坯体还需要经过低温的素烧才上釉。若是要釉面彩绘就另当别论了,例如青花釉里红,就是需要先在干燥坯体上绘制青花或是釉里红的图案,然后在进行喷釉烧制。
手工陶艺DIY制作的注意事项
1、要有耐心
手工陶艺DIY制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耐心,这点非常重要。通常做陶艺时间会比较长,而学者需要用眼睛去仔细的观察陶艺老师是怎么做的,一点点的慢慢完成的,绝对不能操之过急。
2、保持手的干净
由于陶艺的工序会比较复杂,并且所使用的材料是淤泥,其粘性非常不错。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的手是必须要去触碰这个泥巴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想捏的形状去发挥创作,做完后第一时间把手洗干净最重要。
3、要有信心
对于第一次去做陶艺的人来说,避免会出现失败的现象,但是这个时候的你千万不要灰心,多做几次就会慢慢好了的,但是做一件事都需要一个过程的。另外,在这个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了带着快乐做陶艺。
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对照老师讲的去做,结果也是有模有样.同时,也体现了同学们勇于参与,不怕困难的精神。
有的同学对剪纸也是情有独钟,要知道剪纸也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剪下作品,得意的欣赏起来,有的甚至说要带回家贴起来。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了解完活字印刷的历史后,同学们也纷纷动手实操,首先用刷子蘸墨,均匀的涂抹在活字模型上,然后铺上宣纸,用滚轮进行拓印,此时要注意力度,太重不行,太轻也不行。经过层层实验,同学们终于找到技巧,成功完成作品。
在这个展厅内,同学们跟随着老师的脚步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药材标本。这些对于同学们无疑不是新奇的,他们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草木,却有着治病疗伤的大作用。不得不说:中医传承博大精深。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不在学校里呆着。又到了趣味游戏的环节,同学们经历了有趣的拔河比赛,在这场男女混合的比赛中,毫无疑问的是男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我们还有最后一项行程,也是本次研学之旅的关键所在:总结及分享。
快乐的日子总是如此短暂,我们在利生园研学基地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班级合照,我们也忽然明白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不应止步不前,要去追求梦想,不再一成不变,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就会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很多人都说旅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想同学们在这次研学旅行中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走出校园,走出学校。童年很短,未来很远。愿你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加油少年,未来可期!
我们用文字记录下这一次美妙的旅行,用心体会在这次旅行中收获,让我们携手前行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