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仍然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砥砺初心使命。
2021年11月18日,天气晴。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今天却格外晴朗,似乎是他们在欢迎我们!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的组织下,大家向红色革命基地出发啦!
红色之旅,涤荡心灵
第一站:凤凰嘴渡口,位于广西全州县凤凰镇。
它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牺牲红军最多的渡口。硝烟之后,当地百姓含泪在江边掩埋红军英烈三天,而更多的烈士则沉入江底。其惨烈空前,悲壮绝后。沿岸百姓不忍,传谚“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政委、红军诗人陈靖在《黔山湘江》一诗中写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反映了当时红军抢渡湘江的悲壮场面。
凤凰嘴渡口为湘江战役旧址之一,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众人拍照留念,追忆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离开凤凰嘴渡口,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继续前往兴安县界首镇界首红军堂!
第二站:界首红军堂,位于广西兴安县界首镇。
原名三官堂,因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红军长征时,两个中央纵队就是从这里通过浮桥渡过湘江的。"三官堂"是当年朱德、彭德怀指挥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指挥所旧址,又是红军在门前架设浮桥渡河的主道。当地人为表示对红军的怀念,把其改名为"红军堂"。1981年8月,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界首红军堂后,我们前往最后一站: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第三站: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广西兴安县。
烈士碑园里,具有极高艺术感染力的大型雕塑,您会看到湘江战役中那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一幅幅历史画面。头像间有"红军、送别、长征、渡江、永生"五组浮雕,生动地再现了突破湘江战役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惨情景。整个纪念碑布局新颖,创意独特。小型园林与大型雕塑合理配置,集瞻仰性与游览性于一体,其中群雕在规模上为全国烈士雕塑之最,具有撼人心魄的强大感染力。
我们走进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馆,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过程中,我仿佛置身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看着一幕幕突破湘江,浴血奋战的场面。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嘴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军团的继续掩护下,进入兴安县华江乡和金石乡,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高峰-- 老山界,尔后向云贵川挺进。
可以说,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乃至共和国的建立。
在一幅名为《红军师长陈树湘断肠取义》的油画前,我久久驻足,试问一位29岁的青年要有何等的意志,才能趁着敌人一时松懈,奋力把自己的肠子从伤口里掏出来绞断?因为他是人民的战士,是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铁骨师长,虽难以置信却又理所应当,何其的壮烈!
致敬英雄们!!!
每一次牺牲都是不朽的,每一位英雄都值得仰望。将士们以坚定的信念、钢铁般的纪律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天,我们回顾这段悲壮的历史,既是为了缅怀先烈,知道来时的路,更是为了传承未来,坚定新长征路上的正确方向。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生逢可为盛世,肩负时代重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每一位青年人都应该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让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用青春热血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最后,大家合影留念,追忆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扎根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汲取红色养分,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