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一中高一年级组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劝学”立风骨 守正开新局

创建于2023-04-19 阅读3315

文化是魂,凝心聚力践行教育真谛。以文兴学、以文促教、以文化人之风正在高二年级集聚,犹如雨露一般,滋润着每个学子的心田。

高二年级始终就狠抓德育常规管理,结合留守学生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德育教育开花落地。近期,为更高层次地提升德育的实效性,高二年级又以“劝学”文化为核心,着力学风建设,浓郁校园学习氛围,规范班级各项管理。    

从小,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们获得了许多学识。什么是从师之道呢?《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那么,从学之道又是什么呢?荀子告诉了我们答案——“学不可以已。”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为让学生尊先贤、传经典、怡性情、养才识、立大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二年级语文组带领全年级重诵《劝学》、重解《劝学》、重悟《劝学》、重行《劝学》。同时,年级又决定成立以有违纪处分的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劝学班”,重走“诵解悟行”之路,促使其在传统文化和优良学风的高度浸润迅速成长,以更严明的纪律和更昂扬的斗志迎接高三的冲刺。


诵《劝学》
01:47
00:21
00:13
解《劝学》

《劝学》旁征博引,生动说理,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形象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式学习,指出“学不可以已”的重点。为此,荀子借“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的例子告诉世人,不断学习积累,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复利。所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悟《劝学》
00:35
00:31
00:3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波澜壮阔的百年巨变,风华正茂的千秋伟业,每个细微的瞬间都在启示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要不断学习,更好地应对社会变迁,实现个人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要学无止境,发奋图强,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掌握真才实学,有朝一日为中华之崛起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行《劝学》

这是千里马竞相奔腾的新时代,这是创新潮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好的武器就是不断“充电”、终身学习,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专攻博览,如饥似渴,哪怕每天只能挤出一点时间,也要坚持下去,如此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化危机为机遇,才能在变局中开新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青龙一中的高二学子们,深知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应不断学习,开卷有益,让微微薄土成巍峨高山;更应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将纸上知识在现实中加以运用,赢得优势,赢得高考,赢得未来!


文字:高二年级

图片:高二年级语文组

编辑:郭敬

审核:许凤山


阅读 33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