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下午,我校语文教研活动如期举行。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组成员孙宗良教授到初中部做指导,东珠学校两位老师以及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此次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由魏玮老师执教《台阶》教研课、孙宗良教授做关于教研课的指导。
魏老师在接引部分通过重点字词、初读感知来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部分,梳理这篇课文的情节,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在深入的部分,设置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即父亲是中国典型传统农民的人物形象,九级台阶建成后父亲反常背后的原因,深挖文章主旨。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拓展部分,引发学生思考,用一辈子来建台阶值不值得的问题触及到了这篇小说的价值之所在。整堂课学生思维在线、积极参与、讨论投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任莉老师主持《台阶》评课活动。首先是由魏老师自评,她主要阐释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反思自己在接引、配合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接下来东珠学校语文科组长邓老师评价这堂课学生训练有序、分工明确、大胆表达、自信勇敢,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学生也会更喜欢语文这个学科。孔燕老师就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和疑问,并建议可以让学生读的更细致一些,多些语文味。任莉老师充分地肯定了魏老师的教学设计,从本节课的优点、亮点、弱点三方面进行阐述。王潜主任则强调学单的设计要下更大的功夫,深入部分至少三题,问题链和学单要有机融合。
最后由孙宗良老师做出示范课指导。孙老师首先指出小说是通过人物来表现主旨,但不一定是通过性格,《台阶》是通过父亲的命运来表现父亲这个中国典型传统农民形象。
其次,孙老师强调阅读的层次性,《台阶》这篇课文可通过三个地方来进行逻辑建构:一是父亲看别人家高台阶时专注的目光;二是新台阶建成后眼神的迷茫;三是小说结尾父亲的困惑——这人到底是怎么了,反思自己如此勤恳,为何最后却如此迷茫困惑,从一个父亲走向无数个父亲。
最后,孙老师对于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文本要读的更细一些;二是要让学生读出文本的逻辑;三是老师对于课堂的判断、应对要更快;四是对课堂价值的发掘要更准。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和学习者,真正地达到教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