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美,春风化雨;课改之路,你我同行。为了引领教师快速了解新课标的变化,领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新课程实施水平。4月18日上午,烟台市数学课程标准专题培训开启了数与代数领域的专题分享,这是一次学习的盛宴,笃行的激励,学无止境,研亦如此。
一:课标解读,明析前后变化
芝罘区于玲主任,从数与代数领域的结构化整合,数与运算主题核心素养目标导向的分析,数量关系主题核心素养导向分析,案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数与代数”领域的课标解读。数与代数领域中“数与运算”结构化的整合,体现的是运算对象+研究,数与运算密不可分。从数学学科本质上看,整数、分数、小数是一个整体,它以计数单位为核心概念,以加法为运算的基础,一以贯之。于主任指出,数与运算的主题学习,是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的,我们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以素养为纲,知识为目,达到提纲携领,举纲张目,为学生减负,提课增质。
二:课例展示,感悟数概念一致性
芝罘区张靖主任《复习数的意义》一课,紧扣计数单位这个核心概念,以一个没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为载体,打通了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阻断墙。课上教师以一个没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上,在它的上面拨出3颗珠子,引领学生思考这3颗珠子可以表示哪些数,打开了学生思维,交流中学生发现这3颗珠子可以表示整数、小数和分数,计数单位不同,所表示的数就不同,感受数的认识中计数单位的作用。整节课,张老师引导学生紧扣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
三:说课评课,追寻背后故事
精彩的课堂结束之后,张老师以《蜗牛的成长》为题,从一改、二研、三磨、四行四个层面分享了她选课、磨课、改课背后的故事。从张老师的分享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大板块、大思路、大空间,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探究空间。比如课堂上在计数器上拨出3颗珠子的设计前后改动的过程,探究任务单的修改历程,都是朝向了这三个方向。张老师还提到,一节课的研磨过程是如切如磋,如磨如琢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以学为本。
接着,芝罘区评课团队以《依托“计数单位”打通小学数系隔断墙》为题进行了评课。四名团队成员分别从(1)以“计数单位”得主线,打通数的一致性;(2)以“位置值”为脚手架,搭建“数的认识“知识网络;(3)探本求源,感悟计数单位的统领作用;(4)巧用练习,深化数的概念本质,四个方面进行了评课。它们的分享让我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本质、知识结构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感悟到了如何紧扣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的路径和策略。
新课标,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沿着新课标指明的方向和路径前行,将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落地于学科实践中,还原数学本色,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