佒壮语末伦调歌曲《三月三祭祖》听后随笔

木蓼
创建于2023-04-18
阅读 31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1:25

就要到农历三月三了,最近广西的众多抖音号上关于三月三话题的抖音片到处蹦,今天就听到这首由模模演唱的佒壮语末伦调歌曲《三月三祭祖》。虽然从末伦的格律角度上看,这首歌的歌词不算工整和规范,有点拾遗之感,但却也朗朗上口,听来听去有点上头,就整理了方块壮文、拼音佒壮文、汉语和英语字幕,将作者本人用汉字注音的不规范字幕覆盖掉,这样一边看一边听起来就感觉舒服很多。

歌曲里的一些主题词和相关词汇如下。

slaam nguut so slaam 三月初三

sàan có 【粲祖】 = sàan dèy 【粲地】 = sàan van【粲墳】:到坟头祭祖

kùng có 【公祖】:1. 祖先;2. 村头社公

mò【墓】:坟墓

dèy van 【地墳】:坟地

mot lan 【妺綸】:末伦,佒壮语曲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模模来自广西德保县,是一个演唱流行歌曲为主的演绎型歌手,在德保县范围内颇受欢迎。最近几年,他开始演唱起土话(佒壮语)歌曲,并通过抖音来传播,现在已经拥有了1.6万粉丝,在广西西南部南部壮语地区颇受欢迎。他的壮语歌曲的歌词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口语化,虽然不太符合壮语传统民歌的格律要求(主要是韵脚经常不讲究平仄和谐),但由于通俗易懂,旋律轻快,很令人上头。他的作品里面有好几首都是末伦调(mot lan),即从民间宗教仪式“末”的吟唱脱胎形成的一种说唱曲艺,2020年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艺遗产(本人即当年被靖西市文化馆聘请来填表申请国遗的那个人lol)。不过他的那些末伦歌词经常也像这首歌一样的风格,我猜他是向老歌手请教一些传统歌词,然后加以改编,但毕竟他自己没有相关的传统法则的基本知识,改编出来的作品在真正的末伦艺术家看来是一种半路拾遗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末伦作品,壮语德保话称为mot ndip,即不成熟的“末”,介于mot nàng(即执行宗教仪式唱的那种正式的末)和mot lan(韵律很工整和规范的作品)之间。另外,他的佒壮语口语特点是德保那甲话的新派音系,最大特点是老派音的圆唇音-oi [y]、-oe [ø]和-oey [øy]分别并入-i [i]、-ee [e]和-ey [əi]。

壮族“三月三”现在已经成为了广西的公众假日,每年三月三前后整个广西都会放假,颇受其他省份妒忌。虽然三月三在部分壮族地区是歌墟日,而且政府将它提升为全自治区的公众假日也是建立在壮族歌墟的立意之上,但实际上许多壮族地方,这个节日并不是对歌节日,而是到坟头祭祖的日子。这些地区的壮族民众,清明节一般都不祭祖,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气。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壮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也会在清明祭祖。比如佒壮语地区内部,各地扫墓的日期都不同。德保整个县都统一在三月三祭祖,而且尽量一天扫完墓(除非一些祖坟埋葬得太远,需要第二第三天再赶去扫),但靖西则是以城区为中心的部分地区在清明前后祭祖,其余大部分农村地区也和德保一样在三月三扫墓。靖西的旧州,三月三就真的是歌墟。所以,在最近广西的抖音视频上,除了像德保那样的三月三扫墓的片子,也有很多是以唱山歌为主题,大家通过朋友圈你传我、我传你,颇为热闹。

阅读 31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