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四年重修的八仙清真寺,门楼肃穆庄严,巍峨气派。寺院由大殿、传经殿、厢房、朝门、回廊和天井组成的建筑具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斗拱朴拙,亦木亦砖,淡雅素净,别具风韵。大殿后面有几棵百年柏树,让人有古朴苍劲、饱经沧桑之感。我们还看到一块石碑,上书“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几个红色大字。
瞻仰那个石碑,重温那段历史,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当年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情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强渡长江,当夜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反动派随即土崩瓦解,中国大部国土已在人民手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但是依然还有部分国土仍被敌人盘踞。于是,解放军43师奉命挥师南下,从贵州威宁入昭,驻扎在守望八仙,师部就设在守望乡八仙清真寺,部队分散住到当地回民家里,每家多则八、九个,少则四、五个。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想一边拍照,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43师解放军的热爱和崇敬油然而生。八仙清真寺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是庄严的,也是鲜活的;是华美的,也是质朴的。
讲解员饶兴敏同志:当年八仙小学的校长就是地下党外围组织“民青”的成员,他是地下党派到那里去做民族的教育和团结工作的,他和当时的进步组织“昭通县东区回民联合会”的成员一起积极开展反蒋活动,团结回族上层人士,教育群众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校长的影响下,一批教师成为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43师驻扎在守望,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当43师到来时,守望进步人士组织教师抄写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传单向群众散发,张贴欢迎标语,扎牌坊,设立茶水站等欢迎。八仙小学的师生数百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手持小红旗,喊着口号,睁着一双双惊奇的眼睛,夹道欢迎解放军进驻清真寺。除八仙外,在水井湾、团山、大院村等地,昭通地下党组织上千群众欢迎解放军进驻,动员群众为解放军送去了柴火,提供了住宿。人家解放军和气得很,说话都带着笑脸,对回族很尊重,我们给他们一些谷草,他们就打开行李,晚上就睡在上边休息,第二天我们还在睡着,他们就起了,把屋里、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里也装满了水。他们还在外边院坝里上操,上完操就唱歌,唱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把解放军和国民党兵做了比较,认为国民党兵十分凶恶,曾经来过一个连到八仙,说是要去威宁打仗,他们抢东西,抓壮丁,随意打人,他差一点就被抓去当挑夫。他父亲那一辈哥四个,为了躲壮丁,到处跑,哥几个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不敢住在一起。说解放军好得很,可亲可敬,不打人骂人,有一次一个战士不小心打破家里的坛子,那是装水用的。家里人都说破了就算了,又不是故意的,可那个战士很紧张,说一定要陪,他们有纪律。后来,部队开拔的时候,真的陪了四张票子,不要都不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解放军43师的战士大部分来自河南、山西,也有广东、山东的,为了革命事业,他们舍弃家园,远离故土,南征北战,英勇杀敌,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1950年从威宁来守望后,3月3日,举行声势浩大的入城仪式,大军扛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经过元宝山、虹桥、迎风桥、环西路、新牌坊、菜街子、西街、陡街、北正街、北顺城,然后到北校场。昭通县工委组织了上万人高呼口号,敲锣打鼓,耍龙灯、表演狮子舞、踩高跷,欢迎解放军。几日后,昭通地方政府宣告成立。43师接管政权后,后又派部队到昭通周边的永善、鲁甸、巧家、镇雄、威信、盐津等地剿匪,战士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对盘踞在昭通各地的国民党军队、反动民团、土匪进行了清剿,在城市接管、改造起义部队、征粮与反征粮、平抑物价、稳定金融、开展新区工作,剿灭叛军等方面进行艰苦卓绝的工作,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昭通的彻底解放,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1950年至1956年四十三师在昭通剿匪斗争中共计牺牲318位烈士。参观到这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烈士名录:他们在看着我们 我们在想念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