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历史组全体老师在求实楼三楼会议室进行第十二周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学习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南昌师范学院承办的江西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培训内容,由参训的刘老师主讲。
刘老师先介绍了培训的主要内容:第一点是在新旧高考转型的视域下,一定要明确方向,专家名师们都指出要认真研读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把握高考评价的方向,清楚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把握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把握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方向;并且要研读新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考察的主干知识。第二点是在二轮复习进入瓶颈期时如何解决二轮复习炒知识冷饭的问题。第三点是在高考的最后阶段抓住必备知识,突破核心考点,顺应高考阅卷的应试答题技巧。第四点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这次培训有助于我们解决在日常教学和高考复习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启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研读高考真题,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处研究员刘芃老师所说“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高考真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高考真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 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高考命题者对话。当你真正把高考真题搞透了,这些试题便有如己出,临考时对试卷就绝无陌生之感,并会触类旁通“;教学中避免“满堂灌”,要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如申昌俊老师建议老师们利用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适当用些小讨论的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思维,申昌俊老师建议老师们要把握课堂,注重历史思维培养,利用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适当用些小讨论的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思维。
通过不断的学习,找到差距和不足,学有所思,思有所悟,行有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