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追荷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转给家长)

创建于2023-03-24 阅读2777

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常见的

一种比较典型的侵犯行为,

是外部可见的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

具体到幼儿攻击行为来说是指:

任何踢、打、咬、用力推搡

以及用物体或工具等

有意损害他人的身体动作

或骂、侮辱、贬低等

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

儿童的攻击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阻碍儿童个性和社会化的顺利形成。

因此,正确认识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01

影响幼儿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幼儿攻击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因素:

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与雄性激素的分泌有关。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男女儿童在攻击性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

一是攻击性行为中男孩多于女孩。

二是身体攻击常见于男孩。

也有研究显示,糖的摄入量过多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相关。


家庭因素:

家庭缺乏温暖、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长对儿童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等,都可能造成儿童以后的高攻击型行为的发生。

学前期的幼儿模仿能力很强,家长对幼儿使用“武力”教育,会在无形中给幼儿灌输"暴力能够解决问题"这样的错误信息,幼儿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会采用攻击行为。

而对孩子冷淡、漠不关心的父母,孩子往往会借助攻击性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攻击行为来排除内心的孤独。

社会环境因素:

受周围环境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再加上孩子的分辨能力低,使得他们把暴力行为当成勇敢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去模仿,引发攻击行为。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系伊伦教授和林斯曼教授用两年多的时间在波兰、 芬兰、 澳大利亚 、以色列和美国测试了3200个儿童,结果显示:儿童收看暴力影片、电视越多,其攻击性越强。


儿童认知因素:

幼儿的攻击行为与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他们容易发动侵犯行为。

另外,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去攻击别人,但不能考虑到别人为此遭受到的痛苦。

02

怎样预防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呢?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长应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争吵、打架、爆粗口。

注意教养子女的方式方法,当孩子犯错误时,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平和的方式解决。

同时要在幼儿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好把关,远离有攻击、暴力因素的环境,认真筛选孩子所接触的内容,不让孩子看攻击性强的动画片或游戏。


榜样激励,强化认知:

加强对孩子进行认知方面的训练,当孩子做了一些比较错误的行为时,家长就应该及时给他们指出,并且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对通过协商解决矛盾的小朋友给予赞赏,以此来树立榜样。

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如谦让、帮助、分享、合作等,通过榜样的示范、解释和说明,帮助他们掌握减少人际冲突的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行为。

此外,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幼儿心理支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够好时也不要指责,要进行加油和鼓励,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做好。


引导幼儿及时宣泄负面情绪:

即使是孩子,也会遇到挫折,会有愤怒、烦恼等负面情绪,家长要引导幼儿识别自己的情绪和引起情绪的原因,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用恰当的方式来发泄。

如可以用言语倾诉,可以运动发泄,可以把坏情绪画下,也可以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喊出来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防止攻击性行为需要给孩子

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庭生活,

要以身作则,并给予

坚定、关爱的管教和全职监督。

阅读 27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