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茶叶是有‘根’的产业,茶叶只要管理跟得上,品质好,有销路,就不愁卖,还能给茶农增加收入。”这是徐玉艳的信念,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物介绍
徐玉艳,汉族,36岁,云南曲靖人,中共党员,是麻栗坡县家茗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新型职业农民。2011年她怀揣着对茶叶的热爱,追随爱人的脚步,背井离乡,来到祖国的西南边陲—麻栗坡,在麻栗坡县最大的茶叶产地猛硐瑶族乡开启创业之路。
创业历程
初次踏入麻栗坡这片热土,对麻栗坡县的人情世故一无所知,又刚处于创业初期,资金少,没有把握做得好,更没有勇气和胆量去寻求政府的帮助,只能每一个村委会每一个村小组的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10月8日终于找到了猛硐七号阵地废旧的营房,这个地方四周环山包围,远离村寨,是一个很适合建设生产加工的地方,由于没有资金,只能向冬瓜坪村小组求助,免费砍伐他们集体杉木来搭建厂房,从广南老家佘废旧的设备来用。
2012 年 11月成立了猛硐家茗茶厂,春季猛硐家茗茶厂生产的烘青绿茶、烤茶、野生茶、普洱茶毛料终于问世 。经过一年的生产和销售,徐玉艳觉得只卖毛茶(编织袋装),人很累,钱没赚到,徐玉艳认为单打独斗不行,还是需要成立合作社,就组织了几个村民一起成立了麻栗坡县家茗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和销售茶叶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原料(鲜叶)的收购,她决定把茶地面积比较多的农户拉来加入合作社,确保他们的茶叶有人收、有人管,提高他们的带头作用和影响力。 2014年申请茶叶商标:猛硐古茶和战情古茶,2014年茶厂加工茶叶种类增加了红茶、白茶、手工古树茶、紧压茶几种,在麻栗坡、文山以及丘北成立销售点,陆陆续续的打开古茶销售市场。
“一抹绿色”驱动经济发展
经过几年的打磨和兢兢业业耕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家茗茶叶种植专业产合作社逐渐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叶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主要依托县境内的万亩千年野生古树茶、猛硐地区古树茶、下金厂区域千年古树茶、西畴坪寨地区古树茶及2000亩优质有机茶为原料,发展茶叶初制所3个(猛硐家茗茶厂1个、下金厂乡各2个),精制厂一个,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200吨以上。在麻栗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不仅把麻栗坡县家茗茶叶带到昆明及杭州参加世界展会,新产品亮相“新世界”打开了茶叶外销的趋势;而且开通各平台网店,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过国家扶贫平台832平台、农业银行扶贫商城销售平台淘宝、抖音直播、工行融E平台、微信程序直播等多个直销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目前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为自己扩宽了茶业的销售渠道;在日常,积极参加电商培训,学习短视频剪辑、网上直播、店铺运营等电子专业技能培训,不但自己学会直播带货,而且将茶叶带出大山,带来经济收益。开拓了电商渠道后,成功入驻中国农业银行的兴农商城商户,每年3-4月份在线上举行春茶节活动。在下金厂乡,加工销售带动就业30人左右,每年为他们增加2.8万余元,收购鲜叶带动用工10000人次以上,每年为下金厂乡年创造13.52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合作社加强对茶农进行“古树茶园管理的知识”培训,对优质的古树园,采取“合作社+茶农”的合作方式;对茶农管理不当的古树茶园,采用合作社购买茶山的形式,达到合作社管理+茶农采摘的模式经营,5年计划再收购2万株古茶树作为合作社的古茶树茶园,规模达到4万余株古茶树和2000亩的有机茶园,实现年产200吨干毛茶,120吨有机干毛茶,60吨再加工茶,综合年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
不忘初心 奋楫笃行
多年来,徐玉艳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她用智慧和女性独特的力量,书写巾帼奋斗者的乐章;她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带入合作社,建立一个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理念的现代化专业合作社;同时致力于当地农产品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通过茶树入股,合作社务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解决农村人员就业问题。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是徐玉艳作为一名新农人的理想。她认为现代农业企业在享受国家各种福利政策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农业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接下来,徐玉艳将始终践行现代新农人对“三农”的情怀,引领更多人到农村创业创新的行动中来,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去,将一片片绿叶变成“金叶”,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