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打造高效课堂,推进我校“335”课堂教学模式深入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海口市第二中学初中语文组积极开展人人公开课教研活动,为老师提供相互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陈贻忠老师在初一(5)班为我们展示了一节《老王》的公开课,初中语文组全体老师观摩了此次展示课。《老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颇有深度,文字间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辉。陈贻忠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和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上陈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独特的亲和力也为课堂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陈贻忠老师注重语文课堂的基石,在生动的课堂导入之后,他引导学生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字词积累着手,落实“双基”学习,真正地“以语文讲语文”。
随后,陈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课文的整体内容,梳理文章结构。陈老师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同学们根据老师的组织和引导,纷纷走上讲台展示,以“作者与老王之间的交往事件与具体片段”“老王艰苦的生活”“表现老王善良的几个方面”为基点,探讨身处社会底层不幸者身上的善意。
陈老师从人物入手,梳理老王与杨绛的关系与交往,再适时地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融入情境,更进一步地体会到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淳朴善良与知识分子的自省与良知。经过陈老师的循循善诱与同学们的合作探究,学生们也沉入文本,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中打动人心的那一份真、善、美。
课后,初中语文组全体老师齐聚备课室,就陈贻忠老师的课堂呈现展开了评课议课。陈老师先从自己在备课中的困惑以及如何解决困惑两方面交流了备课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在备课时的方法和感悟。
教科处蔡佺主任说到,陈贻忠老师于细处着眼,从老王与杨绛的交往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梳理情节,分析两人之间的善意差别,走进两人的内心深处,进行心灵对话。同时,陈老师从学生的设疑出发,在恰当的时机补充学生本不熟悉的时代背景,加深了对人物言行的理解。
林雪贞老师认为,陈贻忠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都设置了对话补白,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支架,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理解人物的情感。
张苗苗也表示从陈老师的课堂中收获了很多经验,从课堂节奏的把控、对所授文本的熟悉程度以及学生互动时的鼓励与评价等层面,陈贻忠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都给作为青年教师的自己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语文之美,美在其俯拾即是的细节刻画,美在其深入人性的深刻洞察,一堂课的时间容量只有40分钟,但课堂上每一分钟的呈现都凝聚了每一个苦思冥想的日夜。
大道之行,取则行远;且行且思,且悟且进。每次开展教研活动,不仅开拓了教师的思路,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也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