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第三站--深山藏古寺之月院寺

顺子
创建于2023-04-18
阅读 9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月院寺,是大月寺、中月寺、小月寺的总称,位于泽州县晋庙铺镇窑掌村月院下的一条幽深峡谷之中。由于该寺群久藏深山,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但由于其独特 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态环境等,一直吸引着文人墨客、考古学者、户外徒步爱好者、周边人们前去游玩探究。中午吃过饭,开始向月院寺出发。

车从山顶沿路往山下走,路比较宽,弯道较多,开车需要慢行,基本到半山腰处右拐就到小月寺。有标志牌上显示,车可以开到小月寺停车场。去时小月寺正在修建,保存原来建筑有两三处。寺门前有一个小山头,上面建有凉亭。小月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金代,明朝正德年间,因见山顶夜间光芒四射,远看如明月照临,遂改名小月院寺。

立在小月寺广场四周张望,真如所言,天空如明月普照,形如小月。

相比较而言,小月寺是座比较“正宗“的禅院。据碑文记载,小月寺发展到清代初期,寺中已有和尚百余人,香火十分旺盛。现在小月寺却是一片工地,正在建设,显得有些零乱,不知重建以后的小月寺能否呈现先前的风采。

图为中月寺。中月寺其实是座三教堂,以前并不叫中月寺,由于这座寺院位于大月寺和小月寺之间,渐渐被后人叫成了中月寺。

中月寺则是一座典型的三教堂,同时尊奉着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它是这三座寺院中保护最好的,前院的舞楼及木制雕花窗棂均保存完好。据村民讲,传说当年修建此庙时,正逢这里的水陆大会,修建者认为此处地理条件优越,决定塑三教合一的神像。于是乡邻纷纷响应,决定把佛教、道教、儒教的祖师像都塑在这里。从小月寺向下走一公里左右,就到中月寺,处在两山汇合处,一条主沟,一条小沟,山脊之下一平台处。寺前两沟水流潺潺,环境优雅清净。

可以顺台阶而上,也可以沿沟边顺廊道而进,需过一个晃悠悠的木桥。寺前平台古树吐绿,枝繁叶茂,是休闲纳凉的好地方。古树苍劲有力,虽不是上千年,但也有年头。寺不大,我们没有往后边走,院子里转转干净整洁,香火挺旺。

看后驱车继续下,一直到底就到大月寺。站在大月寺门前广场,环顾四周,一看就知,大月寺四面环山,如果从高空俯瞰,整个像一个天坑一样,如圆形。其中寺的背后一座山酷似笔架,因此叫‘笔架山’。当地人说月亮升起的时候,从寺院内看去,圆圆的月亮像是嵌在两座山峰之间,非常好看。因此,这里取名为大月寺。不过,也有不少旅行者认为,大月寺整体坐落在群山之间,从高处眺望,大月寺整体轮廓就像是一轮圆月,所以古人取名为大月寺。若稍高一些的山岭上看,果然隐约看到圆月的形状。总而言之,大月寺地理位置奇特,这里基本是在峡谷最低端,因为峡谷到此处没有宽大的沟底,只有两山之间一条夹缝,巨大的水流将这个夹缝冲刷出一个裂缝般水槽,又继续向下奔腾而去。这里秋冬春季河谷基本无水,沟底裸露着河床沟底,都是整块整块的石头。有潭的地方乱石堆满,都是河水搬运效果。

寺内环境幽静,里面有些当地老人在这里烧香常住。寺里的一棵古柏非常奇特,树不是特别高大,但枝繁叶茂,状如伞盖,又如手掌,手心向下张开,笼罩着下边,边上的树枝极低,人站进去就得弯腰。树冠也很粗,一个人合包不住,几百年树龄应该有。顶部树枝如虬龙般伸出,状如手上的毛细血管,密密麻麻伸开。古柏似乎没有明显的树顶,往下生长延伸,张粗长大。站在树下往上看,就像一条条盘龙附树,让你惊讶大自然赋予树的力量。在这里,你能真正感受到深山古寺的融合和人类智慧的默契配合。

从寺边龙王庙边顺小路下到另一侧谷底,可以看出沟底的流水从两山之间的夹缝中拼命撕开冲出,冲出一个深潭,淤积一大片积石后继续奔流而下。我们没有再往前走,单这里的风光足以让你感叹,大自然是多么神奇。神奇的笔架山

如巨兽般的山体。

阳光西下,整个山体齐整而立,状如一个动物扬天长啸。

站在谷底巨石上,人小如蚁。大家纷纷停立观看打卡拍照留影。从上边下来的人逐渐增多,给这个幽静的峡谷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我们围着寺院走走转转,等大家基本走完才准备返回。因为从中月寺往大月寺走路窄处两车难易同行,必须先让一车走,另一车找合适地方等待,所以来这里一定要等人少去。

将近五点,开始返程,没有原路返回,这里有一个小环线,从窑掌村前左转过沟顺水泥路一直上过大山河村返回。说完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途径的两个古石村窑掌和大山河村。

阅读 9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