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国培计划(2021)”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培训项目4月17日培训小结
少了一份喧嚣
多了些许思考
静静地听
细细地品
深深地记
4月17日
这个稍显炎热的午后
一抹阳光透过窗棂
洒向正泛着光的
培训大厅……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改要求,推动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来自云南省各州市的342位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了为期20天的学习之旅。
今天是云南省国培计划(2021)”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培训的第八天。课前,初中语文第四组的老师们用一曲手指舞唤醒了大家的身体,现场的一场书法秀更是让参训老师们精神为之一振,所有的困倦烟消云散。
在一片惊叹与敬佩中,第八天下午的培训拉开序幕。赵芬老师是贵州省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主任,盘州市教育研训专班“双名”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有着中学高级教师,贵州省乡村教育家,贵州省乡村名师,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贵州省优秀辅导教师、优秀培训者,市、县级中学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众多头衔。今天赵芬老师带来的是《“三研”、“四磨”为课堂赋能增效》专题讲座。
赵老师由九次课程改革入手,分析了每次改革的内容:从“双基”、学科本位、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确定了新课标要有新理念、“三研”为课堂赋能、“四磨”为课堂增效三方面的学习要求。
教师要有课标意识,更新观念,做到依标教学。
在分析解读新课标时,赵老师指出新课标给教师带来了新挑战,教师唯有加快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准确施教能力,做到依标教学,达标教学,才能在践行新时代课程改革和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才能适应新课标引领下的新教学。
在新课标指导旧教材实现新教学的教育现状下,教师必须具有新观念,将学校所学迁移为现实世界,由专家结论转向专家思维。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突破固有思维,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有了新观念只是起点,想要为课堂赋能增效,赵老师针对教学设计及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课标、研教材、研实施的“三研”要求,通过认真思考和深入的探求,去寻求课标、教材和课题教学规律性、根本性的东西,使教师熟知了课程标准,建构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最终实施精准教学,实现“理想课堂” 。
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要经历摸索、探索、升华、内化四个阶段,所以磨课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应该从磨教材(教什么)、磨学情(怎么学)、磨设计(怎么教)、磨碰撞(怎么改)等方面进行磨课。
赵老师指出三研四磨的意义就在于:打通课标、教材、教学、评价之间的联系,梳理清楚课堂中重要的点和主线,使教师“高站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高效率精准教学,全方位提高质量。 ”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世界上最大的空间就是进步的空间。”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之一,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不光要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 ,还要关注孩子“明天走得远不远” ,更要关注孩子“每天过得好不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老师们高效的学习中,新理念必将根植于心。我们只要满怀热情、奋发进取,定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