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到野外游泳、不做好充分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没有成年人陪伴等,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一起来学习
防溺水“六不一会”
“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青少年不擅自下水施救。
“一会”:
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 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应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水中抽筋自救法:
抽筋的多发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时手指、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发生。抽筋原因主要是下水前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各器官及肌肉组织没活动开,下水后突然做剧烈的蹬水和划水动作,或因水凉刺激肌肉突然收缩而出现抽筋。游泳时间长,过分疲劳及体力消耗过多,在肌体大量散热或精神紧张、游泳动作不协调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抽筋。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水草缠身自救法:
江、河、湖、泊近岸边或较浅的地方,一般常有杂草或淤泥,游泳者应尽量避免到这些地方去游泳。如果不幸被水草缠住或陷入淤泥怎么办呢?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
如随身携带小刀,可把水草割断,或者尝试把水草踢开,或像脱袜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
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并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身陷漩涡自救法:
河道突然放宽、收窄处和骤然曲折处,水底有突起的岩石等阻碍物,有凹陷的深潭,河床高低不平等地方,都会出现漩涡。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时,漩涡最多。海边也常有漩涡,要多加注意。
有漩涡的地方,一般水面常有垃圾、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只要注意就可早发现,应尽量避免接近。
如果已经接近,切勿踩水,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漩涡边,用爬泳快速地游过。因为漩涡边缘处吸引力较弱,不容易卷入面积较大的物体,所以身体必须平卧水面,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防溺水安全教育,我们一直在行动。
为确保今年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顺利进行,学校召开了预防溺水专题工作会,认真分析了校情,对防溺水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署,制订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溺水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通过主题班会、校内宣传栏、家长微信群、手抄报、电子屏等方式防溺水宣传教育,形成浓厚宣传氛围,家长、社会、学校高度共识,安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
给全体家长发放了防溺水温馨告知书,签订了防溺水安全责任承诺书,进一步规范了学生行为,要求相互监督,自觉遵守。
2023年4月17日,利用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讲话。同时,王校长引领全校学生进行了“生命只有一次,安全牢记心间,为了让家庭平安,让老师放心”的防溺水宣誓。宣誓后,全体学生在“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的条幅上签字。
我校将时时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安全教育工作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切实把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