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学生欺凌 呵护身心健康

创建于2023-04-17
阅读 12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引发了多方关注。欺凌,对孩子而言伤害是巨大的,严重阻碍其健康成长。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影响着其日常生活。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预防欺凌事件发生,增强孩子们的自律和防护意识,许家楼幼儿园邀请大家共同学习防欺凌安全教育小知识。

什么是校园欺凌?

       那么,什么是校园欺凌?孩子们该如何正确保护自己?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以下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

一、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 1.肢体欺凌】

       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抢夺或勒索财物等。

【 2.言语欺凌 】

        通过骚扰、辱骂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如当面或背后羞辱、讥讽、嘲笑、诅咒、起外号等。



    【 3.社交欺凌     】

        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网络欺凌     】

       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

二、遇到下列情况你可能遭受了校园欺凌

    1.打:    受到殴打、被别人用肢体暴力恶意攻击

    2.骂:    被恶意取笑、嘲弄、侮辱、讥讽、贬低

    3.毁:    被故意损坏书本、衣服等个人物品或财物

    4.传:    在网上被恶意传播谣言、诋毁、人身攻击

    5.吓:    被恐吓、威胁、逼迫,被故意无视、被联合起来排挤

三、如何预防欺凌


✔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

    1. 不做受害者

    2. 不做欺凌者

    3.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避免成为欺凌者的目标

    1.    不携带    较多的钱和手机等    贵重物品    ,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    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    不采用过激方式。

    4.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拒绝成为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    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拒绝成为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    拒绝煽风点火    ,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    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    ,帮助被欺凌者。

    4.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    ,甚至报警。

四、遭受欺凌时,应如何应对

    1.机智选择应对方式

    如果与对方能力相当,要明确冷静告诉对方停止欺凌行为。一味忍让或者紧张不安,只会助长欺凌者嚣张气焰。

    如果对方人多,实力悬殊,要看准时机,迅速离开;跑不掉时可以拖延时间再求助,生命安全第一。

    2.及时求助

    校园欺凌具有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更持久、更严重的欺凌。因此,第一次被欺凌后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3.不要责备自己

    被欺凌不是你的过错。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多交一些好朋友。

五、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欺凌


1

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子女,教育子女时,切忌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



02

    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    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03

    预防为主。    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



04

    加强法治教育。    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




05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06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避免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


向校园欺凌说“不”

    校园欺凌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成长有着不可逆的伤害,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小事”。让我们携起手来,关注孩子的成长,防止校园欺凌发生,为孩子建立起有温度的成长环境。








编辑:汪惠

初审:秦玉国

复审:费洪欣

终审:姜玉玲

阅读 12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