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难尝尽的是食物千味。”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食更是闻名中外。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格外讲究,各个地方的菜品都独具特色。今天我们来看看四(1)班第四小分队队的小朋友们为我们打卡家乡美食的做法吧!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探究其原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还有一种民俗学家表示,“豆腐”与“头富”谐音,寄予了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
做豆腐算是一个比较繁锁的系统性的工作流程,所以一做一般就要一天的时间。当然发黄豆要在前一两天就开始,然后就是磨豆浆,需要一人推磨一人放豆,磨一桶豆浆要出两身汗,然后豆浆过滤到大锅内加热,沸腾后勺出来到大桶内,这个时候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石糕水,要提前磨好石糕,然后给热气腾腾的豆浆点石糕水,豆腐成不成,就看这石糕水点的功夫,所以才有谚语:乳水点豆腐,这乳水应该就是石糕水了。
点好石糕水后,接下来就是盖着让它凝固,凝固后就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美味之一刚出炉热气腾腾的嫩豆腐花,加点生抽,加点辣椒,非常嫩,集嫩,香,辣,甜于一体,简直是人间美味,每次我都要吃两碗。豆花经过豆腐模具压制渗水几个小时后,香喷喷的豆腐就成型了。
了解完石磨磨豆腐的整个过程以后,我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就找了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坐下来,开打书本,品读好书。
春读书,兴味长。
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
天地日月比人忙。
寸阳分阴须爱惜,
休负春色与时光
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相应的图画,把诗的意境、情感变成了生动鲜明的图画。一张白纸、几根线条、一些彩色笔再加上孩子们的点滴用心,绘制成小彩旗。
“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涵养文明的强大力量。这次活动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