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三届“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名师观摩研讨会

乏善可陈
创建于2023-04-16
阅读 9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4月14日,由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组委会和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三届“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名师观摩研讨会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大会由牛献礼学术主持,组委会成员余正强、徐长青、傅晓凯、刘熙书出席会议。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教师进行国旗下宣誓,组委会成员刘熙书、傅晓凯分别致辞。

  14日上午,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数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俞正强,讲授了一节三年级观摩课《面积的认识》。在课堂上俞教授由一个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得到桌面、黑板面、书的封面等等。由小到大,由身边到生活,由生活到宇宙。多方面的讲授面,让学生感受面。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面,俞教授又提出了问题。那这个世界是先有面,还是先有图形呢?师生共同讨论得到了结论:面都是在物体上的,平平的面上有图形。所以是先有的面,再有的图形。物体的表面即是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

        俞教授的课堂风趣幽默,朴素无华。课堂中通过不断的提问,让学生发现问题,一步步地解决问题。他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面向全体学生,不急不赶。他教学生们对数学的认识是跟他们的生活认识连着的,知识点与经验连起来。他能够把知识嵌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当中,真正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让学生学习数学变得容易。俞教授的课真的很耐人寻味,是朴素的、安静的、悠闲的、灵性的。

  在观摩课结束后,俞教授又做了《认识的价值与过程》专题报告。他首先汇报了为何这样上这堂课,原因在于小学生容易把周长和面积弄混乱。从而他提出不要在末端搞辨析,要在前期搞认知的观点。其次他具体从面积是什么、面积怎么得到、面积怎么用这三个方面展开了阐述。最后他对认识的本质、认识的价值、认识的过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徐长青老师教授了非常精彩的一节课《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完整。整堂课行云流水,先是口算导入,再传授新知,师生共同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作为规律性知识的课,需要学生对这规律充分体会,在充分体会上逐步概括。如果仅通过一两个例子马上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对学生来说是难的。因此,徐老师在课堂上的小游戏使本节课得到了升华。

00:35

  在观摩课结束后,徐老师做了微报告《解构课堂结构实现简构优化》。所谓的课堂结构,是指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主导、主体、媒体、流程等要素的关系和比重,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

  然后又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怎么简构优化,一是课程标准的历史沿悉综述;二是对2022版课标的整体理解;三是倡导学历推进深度学习。徐教师提出四大三真二有的课程理念使我记忆深刻。

  14日下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牛献礼讲授了三年级的一节课《认识小数》。“认识小数”的教学既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即更清晰地了解小数中各个“数字”之间的现实意义与相互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感悟“同一个量”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更可以用“小数”表示,建立这三种“表示”之间的关系。

        为此,当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体会之后,适时引入一个可观察、可操作的直观学具 --“米尺”。“米尺”是揭示“米”与“分米”之间“十进”关系的直观载体。再次认识小数点左右两边数字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小数点左右两边第一位上的数的“十进”关系,认识到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数”表示,从而达到有效利用长度单位完善对小数认识的教学目标。

  牛老师观摩课结束后,又做了《教要到位,又不越位》的微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关键。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教要到位,又不越位呢?他提出了几个关键词,精妙导入、寻根追溯、精巧点拨、实现自主。

  紧接着,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讲授了《百分数》这节课。由于特殊原因,她没有来到现场,以直播课的形式展开了教学。在课堂上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百分数的引入水到渠成。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语言干练,结尾处的设计也很新颖。

          通过教学百分数这节课,也连起来做了《在统计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的微报告。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阐述了自己的数据分析理念,并讲授了如何运用到统计教学中。

  15日上午,蔡宏圣讲授了二年级《倍的认识》这节课。蔡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由例题开头,要求同学画图,边画边想边说,感知倍的含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后,他又做了一篇报告《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数学史的思考与建议》,内容丰富且精彩。

  深圳市淘金小学的官兴老师讲授了五年级的一节课《生活中的比》,官老师从自己的生活照片引入,并围绕对自己四张照片的“像”与“不像”展开探索。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新颖,官老师的语言很幽默风趣。

  紧接着,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一鸣,展开了《关注课堂细节,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针对怎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15日下午,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执行校长沈勇带来了很精彩又很有难度的一节课《空瓶换水》。他运用了逐层分析法和统筹规划法,解决了这个空瓶换水的问题。整节课有难度、有深度,他把题目信息真实的展现在课堂,更让学生们在生活场景中遇见数学、解决问题。复杂的奥数题目,在沈老师的巧妙点拨下也变得简单。

  沈校长的教学经验极其丰富,在课后他又针对课堂细节做了微报告《微研究—课堂常规》。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互动讨论,即是课前问好、举手、提问、发言、评价、处理违纪、导入与结尾。我学习到了很多,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浙江省特级教师郎建胜老师带来了一节课《比大小》,郎老师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科命题专家。所以他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整节课很充实,对线、面、体这三种量比大小展开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了完整的数学知识。

        之后他又对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路径设计这个方面,与现场的老师们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16日上午,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做了报告《从王宝强离婚案谈项目式学习》。他指出数据驱动是时代主题,是世界主题,更会是教育主题。数据驱动促进教育变革、学校变革、课堂变革。从而他提到了未来这个词,未来是一个绵延性、相对性、特征性、设计性的概念。针对这些概念,他阐述了自己的深刻见解。接着还提出了PBL出现在教育领域的原因与意义,我受益匪浅,拓宽了知识面。

  江苏省特级教师储冬生带来了一节很有趣的课《小游戏,大学问》,他以数学好玩、玩好数学为理念,讲授了和的奇偶性相关知识。储老师用他扎实、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课堂,强调知识的通透性。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要从“根”上下功夫,根深才能叶茂。他把课堂实践当作教学研究的素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下面这段视频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学特色。

02:31

  随后储老师做了《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思与行》,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储老师,多年来一直非常关注课堂提问,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用河、此岸、彼岸等意象来解释什么是“问题”。并且提出驱动就是激发学生过河的意愿,在他看来,提问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对学习来说,感知是学习产生的表象,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

        一边学习前辈的经验,一边凝练自己的教学实践,储老师先从案例入手,再基于案例总结规律,逐渐深入。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初步建构起小学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操作范式并逐渐走向成熟。一是有了意愿,问题才可能真正生成。二是有了问题驱动,学生才能动起来。三是有了策略支撑,问题驱动式教学才能发挥价值。

  中学高级教师刘松带来了一节课《解决问题》,某超市一个月卖出5箱保温壶,每箱12个,每个保温壶售价45元,一共卖出多少钱?他用了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学,学不会的就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适时点拨,以学活教。

        这节课后,他做了《“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坚守与突破》的微报告。他主要是以这节课为出发点,进行了解决问题的前测研究。他指出解决问题要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些环节,才能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在这短短的三天培训学习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阅读 9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