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的四月,万物生长。这个四月,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更新理念,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着我们不断寻求“更好的自己”。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乃是研之基础,研乃是教之利器。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将数学教研活动做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万境水岸小学数学组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一年级同课异构
刘芳老师和杨秋锦老师执教,带来了精彩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刘老师的课设计精巧,思路清晰,层层递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逐步完成两位数加法的知识建构,体验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在其过程中感悟到“满十进一”,将算理算法讲解到位,并示范竖式计算的书写,整堂课学生收获满满。
杨老师的课设计精心,让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鼓励个性表达,,通过把10根变成1捆,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进1,学生理解透彻,同时通过多种算法的体验,学生很快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整堂课在轻松愉悦中度过.
二年级精彩展示
本周二年级数学组的宋艳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认识克和千克》。
“认识克和千克”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也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 1 千克的 重量概念,培养学生实际而具体的质量观念。
3、初步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宋老师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围绕“克”、“千克”这个质量单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质量估量的操作,在游戏活动中体验质量单位,积累活动经验,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抓一抓、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质量单位克的认识,积累估计物品质量的经验,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三年级精彩展示
三年级同课异构是由苏翠霞老师和宋秀晶老师执教的《平行与相交》。
苏翠霞老师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 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苏老师首先创设了金箍棒掉落在地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平面的概念接着提出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再利用两条直线代 替两根小棒,画一画它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先让学生独立画,教师有选择地选取几张贴在黑板上,编上号(没有的教师补充),让学生作为研究的素材,通过讨论、交流,通过两次分类从而深刻理解相交,通过强烈争议,理解平行位置关系。整节课苏老师以活动为主线。来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位置关系的理解。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归纳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今后学习平面几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宋老师关注师生协同、生生协同。从点动成线,引出主题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在熟悉相交、彼此平行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三次分类。从学生画出的图形中搜集代表性图形进行分类。在初次分类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交流分法,汇报小组内的想法,引出相交和交点概念,之后凸显冲突,在解决冲突开展强烈讨论的过程中引出二次分类,根据两条直线形成的角的特点对相交又进行了再次分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索、深刻感悟、提炼斟酌。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理清平行概念。巩固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才能。在活动中为积累了查看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清平行与相交的本质。
四年级精彩展示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迎着暖暖的阳光,四年级数学组继续扎实,深入地开展组级的同课异构。
本次活动分别由冯茹茹、徐倩倩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意义知识的基础。
冯茹茹老师指引学生,学生主动试试,主动探究,主动认识分数,采用小组合作沟通的方式,研究出分数的意义。
徐倩倩老师从对分数的复习中导入新课,唤醒学生三年级对分数的认识,在通过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认识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分数,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就是身边。
师生配合默契度高,动手平均分正方形的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多数学生能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秩序有序,可见老师平时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
五年级精彩展示
五年年级展示的课题是《比例尺》。
翟树玉老师整节课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有引导性,对知识点讲解细致扎实。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绘制三个城市位置关系的示意图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在矛盾冲突中意识到要想办法给地图标明图中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为了更加简洁而严谨的说明这个关系,学生创写“说明”,而后对比“说明”,根据严谨而又简洁的数学原则进行了筛选与瘦身,最终得出了比例尺的定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认识比例尺,了解了比例尺的分类,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
王占前老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引用小蚂蚁旅游以及中国地图的变形这两个情境,让学生体会同一幅地图中不同的距离必须按一定的比来画,否则就是不合理的,这个比就是比例尺。这一情景的出现,强调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学生有了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比例尺是什么?在一步步的探究中,让学生理解,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巧设精练,环环相扣,既有基础题来夯实,也有聪明题来提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课反思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共同研讨教学方法,交流心得,肯定并学习授课老师的闪光点,通过交流学习,教师们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主题教研方式,激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既促进了教师在交流中吸收,在吸收中借鉴,在借鉴中成长,同时也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了一个平台,对提高线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都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