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树枝繁叶茂,清风拂来,轻轻摇曳的枝头开满了灿烂的花朵。嫁过来的女子犹如这绽放的桃花,让人赏心悦目,却又能放下姿态,承当家庭责任,丈夫及其家族一片欣然之相。
将女子的笑容比喻成桃花,这就是面若桃花的出处了。在朱自清的散文《阿河》中,有这样对阿河的描述“她两颊是白中透着微红,润泽如玉,她的皮肤,嫩的可以掐出水来”“她微笑的时候,便是(桃花)盛开的时候了”。大多男人的审美出奇一致。
之:原意是用足走或者奔跑。夭:人在奔跑时的姿势,后有逃之夭夭形容人在逃跑时,张开双臂,慌不择路,疯狂奔跑的样子,这倒也与诗中桃树繁茂的长势十分贴近。
灼灼:火势旺盛的样子。其:原意是编织的摇篮,在这里作形容词,在微风之下,桃花轻轻左右摇曳的样子。如果说桃花比作女子面貌之美,那么“其”字则是表述知性女子的内在美了:轻盈,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润物细无声,这是男人心中永远的挚爱,生活中有一种宠物特性与之相似,养这种宠物的女人更容易博得男人潜意识中的好感,但是男人对这个动物并不感兴趣,因为它本身不能使“室”与“家”关系更加紧密。
于:“大于”这个词中“于”的原意是作圆的工具和标准。诗中的“于”引申为顺着移动轨迹,朝着某个特定方向。归,扫帚,当然这里是代指责任。女子走向扫帚并拿起,意思是承担自己的家庭职责。
宜:原意表平分的肉,后引申为能吃上不偏不倚平分的肉,当然是开心和舒心的,这里指使…安适。其:作为摇篮从一头摇到另一头,成为关系的纽带。“其”表动作时的状态是雌性文化的魂。室:夫妻的房间。家:整个家族。宜其室家的意思是:(女子承担自己的责任)使夫妻与整个家族关系和睦。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树枝繁叶茂,只有结实的枝条才能挂满了硕大的果实,同样的道理只有在强大家族的保护下,夫妻俩才能更容易找到归属感,安心立命,反过来又壮大整个家族。
蓁:(果实)多而大,在这里对应人丁兴旺。当时的社会结构以夫妻居住的室为最小单位,多个室形成家族,家族联姻形成部落。例如现在日常生活的血缘关系称呼,伯父,叔父,生父都是属于本家族内,而姨父,姑父属于联姻家族。父,原意是手持工具,即是劳动者,手持武器,便是战士,手持杖,就是教导者,后引申为权威的象征,年青一代父辈是部落中劳动和武力的中坚力量。
你试想一下,就算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口拐卖也是层出不穷。部落时期,没有天网,没有警察,妇女出门打柴,极有可能被掳走,因为妇女有生殖力,可以壮大家族 ,也有可能是垂涎美色,抢,是成本最低,也是最高效的。碰上天灾,部落之间为了生存资源,会发生极具掠夺性的混战,民以食为天,当看到嗷嗷待脯的婴儿没有吃的,成人心里只有食物,别的,还重要吗?是残酷了点,但成年男子作为掠夺或保卫者,必然是数量多多益善。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桃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丈夫妻子各自恪守职责,整个家族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蓁蓁:桃叶茂盛的样子。有个成语叫做封妻荫子,“荫子”是用树叶遮盖果实避免其受太阳光直射。这成语恐怕就是出自《桃夭》了,妻子比作桃花,丈夫当然就是绿叶了,桃花绿叶各有功能,演绎到后来有一个词叫做“绿帽”,啥意思,绿叶上面还有一个帽子,代替了绿叶遮盖果实的职责,这种行为直接剥离了绿叶与大树的关系,部落时期,脱落集体就是触摸到了生存底线,“是可忍,孰不可忍”。可见有些词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是赏析过程发现的一个彩蛋。
《桃夭》借助千花怒放和硕果累累的桃树诠释了爱情与婚姻的真谛,放在现代生活依然适用。但是桃树受季节变化,不可能一直灼灼其华,有蓁其实,其叶蓁蓁,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有夜夜新郎,日日新娘的人际待遇,《桃夭》终究是借物抒情,部落时期显性掠夺演绎到现代变得更加隐蔽,唯一不变的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光易逝,但愿随风散去的年华有飘扬在空气中的花香相伴,坦然面对生活,处理好关系以及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