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香山历史,传承中山精神 ——记中山市博物馆研学之行

2019届石榴班
创建于2023-04-15
阅读 15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历史是承载一座城市的根基与土壤,历史也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博物馆正是承载这本教科书内容的大课堂。

     4月15日,南侨英才学校四(1)班的孩子们走进了中山市博物馆大课堂,追溯历史的渊源,追寻文明的脚步。

第一站:收音机博物馆

一进入展厅就被这小小的发报机深深吸引,各个跃跃欲试~

款式丰富的收音机,记录时代的变迁~

第二站:中山历史陈列展厅


大堂“风起伶仃洋”为主题的漆壁画。长15米、宽9米气势磅礴,是我国目前第二大漆壁画。


学生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认真聆听,文明有序地参观。通过解说,大家更进一步了解中山本土历史文化。

学生们沉醉其中,静静地近距离欣赏各展厅陈列的历史文物。

瞧,有心的学生随身备好参观记录本,及时捕捉微妙的触动,写下自己的收获。

有趣的小人书怎能错过~~

盖章打卡,不虚此行!

此次研学活动,孩子们在博物馆厚重的历史土壤中吸取养分。沉浸式观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对中山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领略中山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了中山人的家国情怀以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研学游记片段

      这一次的参观,让我振奋不已。我最感兴趣的是历史区,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我拉了进去,我参观了旧石器、新时器等原古时期的文物,让我惊叹不已,原来从前的劳动人们这么智慧,手艺那么高超,令人敬佩。这里根据出土的文物讲明一些名人事迹,让我体会中山之土的伟大,中华儿女的坚定与决心是其它国家无法超过和磨灭的。这是我中华最伟大的民族精神。

——四(1)班 刘安笛


       这次博物馆之行,我们参观了许多名人制作的刺绣、画家作的画还有一些做工精细的蜡像……其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大投影房。里面的投影向我们展现了许多农村人的生活。从幕布中,我们看到了那些人在清澈的溪水中划着竹筏,在大块大块的田中插着秧,在奔跑的河里捉鱼捕猎。乡下生活在幕布上被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到乡下生活的美好和轻松,仿佛自己就身临其境和这些投影一起享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中山博物馆之行让我体会到了艺人作工的精细,让我大概了解了历史,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四(1)叶栩


     通过这次的博物馆研学之游,让我明白了中国的龟兹壁画里的故事。龟兹壁画中用的多种颜料,是创造壁画的人运用的各种石材调出来的。壁画的所在之处是我国丝之路必经之一。并且,龟兹壁画现有一百多幅,已认出壁画有六十种,真是富有历史的壁画啊!

——四(1)吕靖萱


      中山博物馆,那里充满了中山文化的气息:有收音机博物馆、龟兹壁画……一进大门我就被那伶丁洋壁画吸引了,那画上画了几艘大帆船,正行驶在慰蓝的、一望无际的海洋上,近处、远处,都是碧绿的青山,山上有寺庙有佛塔……长久凝视那幅画,仿佛能听到海浪击打岸礁的声音,听到海鸥的叫声,人在画中游,站在山顶上俯看,海风吹拂着,真叫人心醉……

——四(1)潘滢旭





阅读 15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