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自白

诸城繁华中学闫婷婷
创建于2023-04-15
阅读 14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4月13日,清晨4点30,闹铃响了。前一天学校的忙碌和夜晚孩子的闹腾,疲惫感尚未散去,又必须投入新一天的战斗。

    4月14日,清晨4点50,闹铃响了。忙乱中准备,仪表盘的指针在80到100间不停跳动,虽然前一刻还被反复叮嘱,慢点开车。5点40赶到学校,同伴已经在车上,一行9人,奔赴潍坊。

    4月15日,清晨4点52,竟然醒了,隐约中感到天亮了,脑子很清醒。拿起手机,看到时间,很惊讶,很烦躁,因为今早我本想睡一个懒觉,没有任何人事的打扰,我的世界可以只剩自己。刷刷视频,看看新闻,渐觉无聊,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我知道,两天的触动在心中注定不能平静。打开电脑,用指尖敲出些许文字,聊慰自己。

  潍坊课标实验研究在很多人的努力下,推进了整整6个月。从未想过自己会承担种子学校项目领衔人的重担,但既然做了,就硬着头皮干吧。必须承认,这里面是有私心的——再往前走一步。近11年的教学生涯,职业的新鲜感渐渐消退,10月份诸城市优质课的失利更是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不得不承认,职业瓶颈期的恐慌,让人手足无措。曾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新高考、新教材的要求,这让人沮丧,也令人痛苦。想要改变的决心暗暗下了无数次,却终究是无头的苍蝇,找不到出口。

    现在,我是一粒种子了。一粒种子的发芽、成长,是需要水源的。这条水,曾经很遥远,让人无法汲引。现在,它流到身边。记不得线上、线下总共经历了多少次专家培训,每一次的听会都让人在佩服中困惑,在困惑中记录,在记录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在质疑中忘却,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水土不服。

    现在,我是一粒种子了。一粒种子的发芽、成长,是需要呵护的。课标微信群里的短信时时会响起,今天是提交项目任务初稿的截止日期,今天是提交项目修改稿的最后期限……我照例会把信息转发到学校的课标微信群,催促老师们上交任务,自己也在完成任务的道路上熬了一个又一个夜,虽然每一次总是压哨提交,但是看到成品的那一刻,满足感油然而生。

     现在,我是一粒种子了。一粒种子还没发芽,却要开口说话了。2023年,接到诸城市教师培训任务,心虚,恐惧。10天时间,读完了那本摆在桌前近一年、封皮都未剥离的《大概念教学》。10天时间,将课标专家组提供的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硬读了数遍。10天时间,在一张张课件上,在反反复复的增删中,奇迹般地完成了40多页的培训课件,始料不及。培训当天,超时了,40分钟的限定,讲了1个小时,老师们进出的身影提醒我快点结束。教研员说,讲得不错,同校的老师也给出了鼓励。那一刻,很开心,但更多的是一种收获。3月份的课标简报中,我写下了“学习引领实践,实践淬炼真知”。真心的,那是我在实践中最真切的感知。我渐渐地在纠正曾经束缚自己的很多思想,很多事情不是在你完全清楚之后才能行动的,有时人需要一种盲目的动力,无论这种动力是外在强加的,还是内在萌生的,它都在催促着你往一个方向前进,让你越发能够触摸到来自这个方向的一道道光。

  4月13日,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亲临昌乐二中授课,课题是《语言运用中的思维训练》,老师们满怀期待。视频的卡顿,让人心生抱怨,人手一台手机,在同一个会场相互干扰着聆听。散了吧,回办公室,戴上耳机,各人听各人的吧。不断有学生进出、询问,在断断续续中听完了郑教授的课,心里不太痛快,这么重要而又精彩的课堂,为什么不在线下举行。我想,应该也有很多难处。这堂课,给人的震撼是无法言说的,它是一堂颠覆性的思维训练实践课。层次清晰的学习目标,进阶深入的学习活动,精心独到的教学设计,老师云淡风轻,学生忙碌不停,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交流中,寻找、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路径。两个多小时的现场授课,七八节的精心备课,一位临近退休的教授,站着,微笑着,指引着,让人感动,也令人惭愧。

    听课后,自省的神经被触动了。我们总是埋怨学生,教了也不会,一遍遍教还是不会,却很少反思我们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给学生。多少仅含粗浅认知的结论在课堂上被一遍遍翻炒,这里有我们的罪过,更有我们的懒惰,当然也有无奈。忙碌中,无法真正沉浸其中,去阅读,去研究,去商讨,去完善,以至于每一遍备课,都是新的。我常常痛苦感慨,无论教了多少届,总是在备课的道路上疲于奔命。现在想来,应该是自己的过错。当我们不从本质上去探究问题的时候,遗忘是必然的。当我们不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怎么可能仅听过一两次就形成我们所期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切都是想当然,一切都注定只是一厢情愿,一切终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痕迹。

  4月14日,4月份潍坊课标研究推进会在潍坊中学如期举行。代表学校展示了自己的任务成果,感叹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多年的实验班教学生涯,习惯了单打独斗,总想着耕好自己的田,种好自己的地,而忘记了领衔人的职责。指导过程中,教授的严谨,让人敬畏。教授的期待,让人愧悔。她说,昨天她听了很多节课。今天下午,她又精神饱满地出现在会场,只为现场答疑解惑。我想,这两天的奔波,她的疲惫更甚于我。王纪田老师的总结发言中,也似乎流露出一些怒其不争的味道。每个人,都好难啊。但是,每个人,都不想放弃。回程的路上,王进主任说:“不能停下,不能折腾了半天,又回到了起点”,我们听到了一位老繁华人的深切呼唤。

    昨天晚上7点54分,高三负责单元教学设计的小妹给我发信息:“姐姐,今明两天我们要线上阅卷,时间确实紧张,课时作业在设计上可能会比较粗糙,听完会,感觉自己的单元设计有些保守,我们尽力而为。”我回复她:“认真做,慢慢来”。今早8点多,她又打来电话,一起商讨昨天打算好的课时作业如何设计更好,我也得知昨晚爱会、王雪、张艺一起讨论到很晚。很高兴,很荣幸,能与这样一群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一起战斗。相信,未来,会更多。

    突然间,想到了芳菲的《针挑土》,一篇散文,入选高考,所以我记住了。“‘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么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姓名,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们的祝福吧。”

    我们不是“黑妮”,因为她帮助的是别人;我们又是“黑妮”,不仅要帮助别人,更要救赎自己。且写下这一段文字,送上对自己和他人的祝福吧。

    前面的那道光,一直亮着,把门打开;前面的那条路,注定坎坷,不停脚步。一粒种子,它会发芽的,它在成长着,慢慢地,慢慢地,需要人抬头仰望。

    教师成长工作坊的课标研读感想还未动笔,就从郑教授反复强调的“言语的结构化经验”写起吧。今天,是自己的。


阅读 14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