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沿黄廊道25.5公里,另设5条支路与职教园区路网、三灵快道相接,长度11.7公里,涉及辖区大王镇、禹王路街道办事处12个行政村。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抓手,以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为动力,依托沿黄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沿黄生态廊道项目建设,逐步形成集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特色农业为一体的生态廊道示范区带。
示范区沿黄生态廊道重点围绕“一道、两河、三园、四驿、五路、六业”的建设理念,通过路、桥、流域治理、主题公园、配套驿站的精心打造,让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融入到示范区的大建设中,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同时,感受黄河带来的自然美景、田园风光、文化魅力,实现人、河、城相依相存、和谐统一。
一道
一条智能化体育运动步道。运动步道东接陕州区,西临灵宝段,沿线与淄阳河、好阳河相交,长25.5公里,道路两侧设计2至5米宽景观绿化带,占地600余亩。现阶段生态步道现沿线基础通行环线已形成,配套建设的连接桥梁(淄阳河桥、好阳河桥)及廊道两侧绿化均已完工。同时整个廊道引入5G智能配套实施,结合“市民在路上走宛如在跑步机上行”的智能理念,打造一条真正的智能化体育运动步道。
沿黄公路
好阳河大桥
沿黄公路
两河- 好阳河、淄阳河
两河两条支流综合治理。好阳河、淄阳河两条支流,重点湿地修复、生态治理培育为主,同时按照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进行统一谋划,目前已完成两条支流入黄口修复及绿化面积3000余亩。
好阳河湿地修复
三园
三园分别规划为黄河梅园、好阳河荷花观赏园、明清古枣园。
梅园规划面积1500亩、品种320种,目前已完成梅树种植600亩,腊梅、红梅、绿梅、杏梅、美人梅等70余品种,40000多株梅树。
好阳河荷园将打造集观赏种植、科普教育、精神养城、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荷花示范园。现主要依托好阳河前期景观建设,规划种植面积1000亩,其中200亩精品荷花区,400亩粉、白籽莲,同时按照美观要求,其它配植睡莲、千屈菜、常绿水生鸢尾等多种水生植物,增加植物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呈现出“黄河清、人和谐”生态平衡美景,为后期打响黄河万亩荷花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枣园,位于示范区段的大王镇后地村,明清古枣林根植于黄河南岸后地半岛之上,栽培史可追溯到宋朝,现有明末清初栽植的枣林4000余亩,500年以上的古枣树59619株,包括39000亩新生枣树。枣园规划枣林广场4500平方米,以及“两纵三横”3.2公里、5条环线道路贯穿其中,连接沿黄体育运动步道、后地村。枣园依靠川塬故地优势,历经千百年的明清古枣林及古枣树群落已经形成了以枣乡风情为中心、一年四季景不断的生态格局,成为该园独特风貌。
四驿站
四座配套驿站。虢风驿、焦苑驿、崤韵驿、函关驿一批驿站的建成,将成为沿黄生态廊道综合功能展现的关键一环。驿站整体按照一带多节点总体规划结构,“一带”百里沿黄生态绿廊,赏黄河美景、听黄河故事、品黄河文化、聚黄河力量;“多节点”沿线依据有景、有台、可游、可憩、多功能、高智慧的多层次要求设置站点。璀璨夺目的虢国文化、大禹斧劈三门的神话、新石器时代的邢家庄遗址(后地村)、灵宝古城遗址、4000亩千百年的明清古枣林、焦姓、弘农杨氏的发源地…一颗颗璀璨的历史文化之星,在沿黄文化廊道上熠熠生辉。通过驿站的建设起到领头和带动作用,结合乡村振兴,将生态廊道建设有机的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
淄阳河与沿黄廊道交叉口东侧150米,沿黄廊道旅游配套设施,综合服务、咨询导览、卫生设施,建筑面积2104平方米。
沿黄廊道旅游配套设施,综合服务、咨询导览、卫生设施、房车补给站、停车场、休憩设施。建筑总面积3.45平方米。
五路
为了增加市民进入沿黄生态廊道的进入行和通达性,增设5条接连廊道的支路,分别是梅园路、莲花路、桃林路、周公路、冯佐路,总长度约11.7公里。其中梅园路、莲花路、桃林路均已完工通车,与职教园区、三灵快道路网相接。今年计划采用“新建+改建、利用现有道路”的模式对剩余周公路、冯佐路进行建设,总长度约7公里。
六业
六大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黄河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按照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落脚点,重点打造乡村田园综合发展项目,挖掘灵宝古城文化等,未来将引进文旅公司进行开发,使廊道成为一个能够集餐饮娱乐休闲养生购物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房车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