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司令员戎马倥偬亲自点将!女子何德何能如此备受将军青睐?(下篇)

黎广益
创建于2023-04-14
阅读 2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红军攻打长沙纪念园

九、受命办学

1944这一年,堪称李平人生的大喜大悲之年。

喜的是,是年同三五九旅吴益三同志喜结连理。

吴益三,湖南平江人,1927年入党,次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副连长,参加过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赴苏学习,获斯大林奖章。1937年参加延安保卫战。历任平江县政府总指挥长、团参谋长、后方医院院长、后勤部参谋长、留守处主任。1950年后,历任新疆干校行政处长,区盐务局副局长,地质局监委书记等职。1902年生于湖南平江,1984年殁,享年82岁。此为后话。

悲的是,其时国民党对日会战失败,长沙沦陷。

适逢刘氏之女病殁,未及收殓。日寇冲进黎家老屋,逼迫李平母亲交出“花姑娘”。周氏装聋作痴,胡乱以手指床,日寇掀开被褥,见是一死人,乃迁怒于周氏。日寇用枪托一顿猛砸,将周氏腿骨生生打断。之后,家人忍将周氏托送广西桂林,投靠其子、李平的六弟知非度日。

6月衡阳失陷,湘桂吃紧。7月日寇直逼广西桂林。当地人心惶惶,物价飞涨。知非以微薄工资,养活四口之家,侍奉伤残母亲。8月15日,周氏贫病交迫,凄惨离世,遂草草葬于桂林甲山村炮厂附近。周氏死后,风声日紧,工厂遣散。8月18日,知非偕妻儿加入难民潮,踏上逃亡贵州之路。

当时战乱频仍、音问不通,周氏凄惨离世、弃骨异乡的情况,李平直到全国解放后的1950年才知道。1956年,五妹黎浩曾利用出差机会前往探寻,结果无功而返。此为后话。

1944年11月,李平随三五九旅家属队东渡黄河到达山西离石,经三分区书记秦力生安排,李平先后在柳林市妇联和市委宣传部工作。

1946年冬,离石一个叫杨家会的小山村,村头有座古庙,由于连年战乱,早已断了香火。王震司令员注意到,这庙内有一口水井,有生火做饭的灶台,可以解决家属队集体开伙吃饭的问题;庙里还有七八间空置的房子,如果改造一下,也可以解决家属队孩子们上学的问题。

王震决定在庙里办学,取名贺龙子弟学校。初始规模,就只一个识字班(不到20人),一个幼稚园班。穆廉任校长,王震夫人王季青协助管理。

1947年4月,李平调回部队,任三五九旅医院秘书。

是年10月,二军由离石向南转移,在山西重镇河津建立后方基地,家属队亦由杨家会转移到河津,子校因故停课。

这时家属队已有学龄儿童70余人。白天大人们忙于各自的工作,孩子们就在驻地嬉戏打闹。

王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创办长久正规的随军子弟学校,实为当务之急;而选择合适的办学领头人,更是急中之急。

王震司令员与夫人王季青

此时,李平随部队开赴山西河津,分配到教导团工作。教导团尚未开学,组织临时安排她出席家属队“三查”会议。

王季青见到李平,非常高兴。她介绍了王震创办随军子校的设想,希望李平出任校长。

李平则认为,自己做地方工作多年,教育工作早已生疏;再加上管理孩子很麻烦,责任又大。总之显得信心不足,顾虑较多。

    王震司令员得知后,立即召见李平。

    见到这位湖南同乡,王震热情地说:“你可是我的老大姐,孩子的事就拜托你了!你是湖南女子师范毕业的,又是徐老高徒,搞了多年小学教育,还当过小学校长。这件事你不做,还有谁能做?再说了,我们都信任你。我们这些打仗的,把孩子交给你才放心。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一定帮你解决!”

    李平没有再推辞,毅然接过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十、创业艰难

    距河津县城不远的高家湾村头,有一座叫台头庙的古庙。

    王震司令员亲自选址,将新学校建在这座古庙里。

    河津县台头庙

    李平校长每天黎明即起,与彦林副校长、肖彩贞指导员一道,带领仅有的几名教工(有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加保卫延安的英雄、南泥湾大生产的模范等),投入建校工作。

    他们先是抬走一座座神像泥胎,腾出庙房当教室;再从庙外拖来一片片条石,用砖块垫起当课桌。简陋的教室有了,学生宿舍也有了。

    李平又派人到运城或是黄河以西的韩城等地去选购课本,以及石板、石笔等学习用具。

    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还建起了学校图书馆,请来木匠制作滑梯、跷跷板、单杠等体育游乐设施。

    1948年4月15日,一所颇具规模的全日制寄宿学校——二军子弟学校正式开学。王震司令员亲自书写的校名牌,挂在台头庙山门外。

    家属队的70多名学龄儿童全部入学住校。

    按照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安排在一至三年级的四个班里。一年级人最多,有40多人,设甲、乙两个班;二年级20多人,设一个班;三年级人最少,才10多人。

    同时,还开办了幼儿园和托儿所,收纳学龄前儿童。办学第二年,学校基本达到初级小学的规模。

    孩子们露天集合就餐

    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和学习,由学校全权负责。从早上的穿衣洗漱、出操跑步、卫生检查、集合就餐等等,没有一样不让人操心。

    特别是那些教员和保育员们,过去大都没有教过书,更没有接触过这样一大堆的孩子。开学之初,各种小事故、各种笑话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好在是,这些军人孩子都是暴风雨里诞生的,相当皮实不娇气,而且自理能力强。

    很快地,孩子们适应了集体生活,学会了自我管理。

    孩子们在露天读书学习

不时还有敌机骚扰。一听到嗡嗡响的飞机声,不论上课还是吃饭,老师和大同学就带着小同学,紧张有序地钻进防空壕、防空洞。

作为一校之长,李平时刻牵挂着这些革命后代。

她去二军留守处办事,就只两里路程,往往一办完事就马上返回,生怕学校出什么事。

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惊醒,要起去查看井口盖好没有,后门锁上没有。

    孩子们在大殿前做游戏

教员和保育员主要来自家属队,大多没有搞过教育。李平总是手把手地教,并注意发挥她们各自的专长。

    有人感叹说,李平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老师们的老师,这个校长当得真不易!

    孩子们喜爱阅读课外书籍

    按照惯例,每当战役后或休整时,部队要将家属和孩子接走,包括那些担任教职的家属。这一来,学校的各种事务,几乎全都落到李平身上。

    每当此时,李平总是毫无怨言,事无细巨,应担尽担。

    李平悉心照料留守的孩子

    李平的办学工作,得到王震司令员的肯定。王震在外作战,总不忘写信鼓励她。

    许多部队首长,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也纷纷写信或带话,感谢李平校长。

    王震司令员非常关心学校,不时抽空过来看看,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

    当时我军的生活艰苦,但在这个学校里,时不时地还能吃上美国军用罐头、奶粉。不须说,这是前方打仗缴获的战利品。

    王震指示,孩子们正在长身体,需要好的营养。缴获的战利品,学校能用得上的,尽可能给他们送过去!

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期间,李平的丈夫吴益三在前线作战时,被敌人俘虏去。李平非常痛苦,但依然努力工作,决心化悲痛为力量。

    从教学计划、人员安排、安全保卫,到幼儿保育、财务管理、对外联络等等,她无一不管,没日没夜,企望以此来转移、冲淡自己的痛苦。

    高强度的付出,使李平常常产生幻听、幻觉。有时似乎突然听到什么声音,又好像看见丈夫正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

    李平多次晕倒在工作场所。医生让她好好休息,她全然不顾。

    是年底,吴益三从敌狱侥幸逃脱归来,李平的恶梦才得以结束。

    李平在照片背面留言:老吴刚从胡匪魔掌中逃回,我们庆得重逢。小玲四岁半。一九四八年底摄于河津

    十一、征程漫漫

    1949年夏,杨得志司令员率十九兵团西渡黄河参加西北解放战役。

    同学们在庙前大道上,一连数天,手举小彩旗唱着跳着,大孩子还端茶送水慰问,热情迎送解放军叔叔。

    子校师生欢庆新中国成立(标语牌为李平书写)

    全国解放前夕,子校专门组织学生编排文艺节目演出,高举国旗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李平校长亲手书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等一张张标语牌,隆重庆祝新中国诞生。

    期间,二军子校师生们在鼓楼前留下的珍贵合影,真实再现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二军子弟学校师生合影(1949)

    1949年11月5日,接子校西迁通知,李平率全校50多名孩子和70多名教工,离开山西河津,开始千里大迁徙,目的地是遥远的新疆。

    孩子们年龄小的坐牛车,大一些的由教工带领步行,赶往黄河渡口——风陵渡。

    途中遇有敌机扫射、轰炸时,教工就带领孩子们赶快躲藏,用身体掩护他们。

    渡过黄河后换乘火车到西安。接着改乘汽车抵达酒泉。

    进疆路上有孩子病倒了,李平整夜整夜地守护。

    此时已是隆冬季节,气温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关山阻隔,车马难行,沿途还有乌斯满匪徒袭扰,西行的道路变得异常艰难。

    王震决定动用苏联援华的飞机。他联系了5架苏军运输机,先将50多名孩子们空运乌鲁木齐,其他人员安排汽车团运送。

    1949年12月底,二军子校完成了建校以来最远的迁徙。

    学校新址选在新疆乌鲁木齐的红山嘴下。

    初闻地名犹可,实则环境堪忧:一座衰败的河神庙,断壁残垣,狼藉不堪;外加废弃兵营马厩,马粪遍地,臭气熏天。

    李平二话不说,一如既往,带领全校师生清垃圾,拉石头,抬木料。

    不多久,硬是在这片废墟上建起一所学校。

    王震亲自为学校定名: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李平继续出任校长。一大批新参军的青年知识分子,充实到学校当教员。

    八一子校部分教职员

    1950年春季,招收学生300多人。

    学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省委省政府的干部子弟,以及八一农学院的教师子弟。小学六个年级基本完备(初小四个年级、高小两个年级)。

    第一、二、三班将完成高小学业,如期毕业。

    李平校长在年度表彰大会上作报告(1951)

    由于各项工作出色,八一子校成了新疆日报报导的“常客”。

    有许多工作,例如成立少先队、慰问志愿军等等,往往是子校先行动,然后才在全市学校铺开。

    子校的向科学进军、农业试验田、军事体育等活动,也在陆续开展,有声有色。

    左起:新疆妇联主席姚文、王恩茂夫人骆岚、李平、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右二为彦林

    1952年10月,李平应邀赴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会后特意回到长沙老家,看望她的几个弟妹。

    当得知他们生活比较窘迫时,便将侄儿黎岁益、黎顺成接到新疆抚养。

    顺成后来在新疆十月拖拉机厂当工人,1989年退休。

    岁益过继给李平夫妇,改名吴桂生,1963年高中毕业考入兰州铁道学院建筑工程系,1968年12月毕业分配到西宁铁路分局工务段,1975年5月调青海钢铁厂铁路车间,1980年调湖南临湘石化总厂子校任教,1999年内退。现居湖南临湘。这是后话。

李平全家福。左起:周玲、李平、吴桂生(前)、黎顺成(后)、吴益三及他的外甥楼涛松和侄女吴淑娥。(1953)

    十二、慈心热肠

    1953年的一天,王震司令员到学校检查工作,当得知学校还有十来个大龄女青年还没有成家时,用开玩笑的口吻对李平说:“你这个当校长的不能只顾工作,不管她们个人问题啊。这些女孩子离家几千里,父母无法管,你也不管怎么行?不是把学校变成尼姑庵了吗?再过一两年他们还没成家的话,我可要找你兴师问罪咯!”众皆大笑。

    李平校长也笑着说:“司令员交给的任务,一定尽力完成,保证不让她们当尼姑!”

    自此后,李平同这些未婚女教师逐一谈心、交心,平时留意寻找机会,为她们牵线搭桥。

    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年轻女教师龚全珍同老红军甘祖昌的婚事。

    龚全珍,1923年生,山东烟台人,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教育系。1952年随部队进疆,分配到八一子校当教师。身边带有两个年幼的儿子。曾经的婚姻创伤,让她不想再成家。

    龚全珍当选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甘祖昌,1905年生,江西莲花人,初小文化。1927年入党,1928年参加红军,历经战火洗礼,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曾有过两次苦涩的婚姻,前妻留给他一个27岁已娶妻生子的儿子,加上投靠的侄儿和侄女,俨然6口之家。

    甘当农民的甘祖昌将军

    就这样两个条件迥异,看似难有缘份的人,在李平这个“红娘”苦口婆心的撮合下,最终非常满意地走到一起,相守终生。

    十九大献礼电视剧《初心》李平形象(温玉娟饰演)

    李平一生没有生育,但她特别喜爱孩子。

    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李平领养了烈士遗孤周玲。女孩从八一子校高中毕业后,1962年考入重庆第七军医大学(现为重庆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定居广州。周玲深情回忆说:

从我记事起,我就成了革命大家庭中的一员。组织上把我交给李平校长。李平校长自己没有孩子,我成了她唯一的女儿。虽然我失去了亲生父母,但她对我的关怀和爱护,胜过亲生父母。

    谈起李平关爱革命后代的情景,许多当年的子校学生、如今的耄耋老人,俨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大家都记得李平校长慈母般的面容。她经常到宿舍、教室和饭厅,拉着我们的手关心地问,你吃饱了吗?你喜欢听老师讲课吗?或者会说,你的衣服穿少了呀,快去加衣服吧!

    子校天真欢乐的孩子们

李平校长能记住几百个孩子的姓名。她在校园里时常把孩子叫过来,检查孩子的脖子和耳朵后面是否洗干净了,检查指甲是否剪了。看到孩子的衣服破了或扣子掉了,她会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针线给他们缝补好。若是哪个孩子病了,她总是第一个前往探视,有时就守候在旁边喂药喂饭……

    子校同班师生合影

她时常拍着孩子的小脑瓜,鼓励表扬孩子。她也时常用自己温暖的大手,轻轻地握住孩子的小手,批评教育犯了错的孩子。

    子校天真欢乐的孩子们

    她的无限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我们永远忘不了李平校长的音容笑貌,她待我们慈祥如母亲……

在我们的心目中,李平校长就是可爱可亲可敬的母亲。

她永远是我们的好妈妈,好校长!

    子校同班女生合影

    子校同班男生合影

    1954年,学校整体搬迁到北门八一广场旁。新疆军区决定,将“军区八一中学”和“军区八一子弟小学”合并为新疆军区子女学校。由新疆军区直工部部长王汉兴兼任校长,原八一中学副校长王丕兴任第一副校长,李平任第二副校长。

    1955年,新疆军区任命彦林为新疆军区子女学校校长,李平任副校长。

    李平并不计较,依然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彦林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李平同志参加革命30年来,对党无限忠诚,一贯服从组织分配,把自己的一生和党的革命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李平校长(1954)

    而在此时,往昔牢狱酷刑留下的伤痛,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李平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

    彦林校长痛心地说:“自去年12月起,疾病缠绕着她,经常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但她仍然日以继夜的坚持工作。直到今年3月下旬,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1955年3月底,在新疆军区的安排和同志们的劝说下,李平应允赴西安治病。

    这天,张希钦副司令员和彦林校长带着孩子特意来送行。

    张希钦副司令员、彦林校长和孩子前来送行(1955)

    李平同丈夫吴益三留下她最后一张照片

    十三、泪祭西安

    此去西安,不到百日。

    1955年6月15日,李平走了,永远地走了。

    一如当年冒死掩护革命者那样,走得悄悄咪咪的……

    1955年6月16日清晨,军区子校的升旗仪式上,彦林校长强忍悲痛,缓步走上升旗台,向全校师生宣布李平副校长病故西安的消息。

    彦林校长向着东方,向着西安,默默地三鞠躬。

    顿时,全校跌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升旗台上,彦林校长泪如泉涌,泣不成声。操场上,先是低年级同学放声哀号,接着是高年级同学失声痛哭。老师忙着安抚孩子们,而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这天升旗后的早操、队列等例行活动,全都停止。早饭后第一节课,老师和同学一见面,望着老师哭红的双眼,孩子们不禁又痛哭起来……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好几天,才逐渐恢复正常。


    1955年6月20日下午四时,新疆军区子女学校全体教职员、学生,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组织部、新疆军区直属单位、生产建设兵团等代表一千一百余人,举行了隆重而沉痛的追悼大会。


    追悼会召开那天,学校担心低年级同学哭坏身子、又怕影响大会正常进行,于是决定低年级学生不参加追悼会。

1955年7月15日,新疆解放军报专题刊载李平病故的消息报导和系列纪念文章

仿佛间,耳畔似又响起李平那豪爽的嗓音——

我胆大,什么事都敢冲到前面!

我时时刻刻准备受刑准备死!

妈妈,我又活过来了!

    怀念敬爱的李平妈妈(周玲摄于西安烈士陵园,2021)

    参考文献

    [1]毛泽东,《给徐老的信》,1937-01-30。

    [2]李维汉,《回忆与研究》,1986。

    [3]徐特立,《徐特立文集》,1980。

    [4]黎贵卿、黎湘渠、黎雪渠、黎叔廉,《长沙圫溪黎氏三修族谱》,1918。

    [5]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杂志》创刊号,1913-07。

    [6]黄小禾,《“八一”故事:“八一子弟”的母亲——李平校长》,2019-03-22。

    [7]黄小禾,《“八一”故事:风雨沧桑好妈妈——李平校长》,2019-07-17。

    [8]搜狐新闻,《头条|发现河津:二军子弟学校的河津岁月》,2017-11-05。

    [9]新疆日报,《王震与一所学校》,2008-04-03。

    [10]新疆日报,《王震与三五九旅家属学校的深厚渊源》,2008-04-09。

    [11]新华网,《王震将军为革命后代办学军用罐头奶粉送孩子》,2010-09-30。

    [12]人民政协报,王北来,《随解放军第二军进军新疆的回忆》,2014-10-30。

    [13]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龚全珍日记选》,2013。

    [14]人民网,任辛、江仲俞,《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2013-07-12。

    [15]新疆解放军报,《军区八一子女学校副校长李平同志病故西安》,1955-07-15。

    [16]新疆军区八一子女学校,彦林,《回忆和李平同志相处在一起的日子》,1955-07-15。

    [17]新疆军区八一子女学校,刘俊中《悼念敬爱的老师、母亲》,1955-07-15。

    [18]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程彩玲,《七秩芳华,共襄盛举》,2017-10-30。

谨向珍贵史料提供者黄小禾老师再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阅读 2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