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时光流转,又到人间四月天,一树树的花开,随风摇曳,轻舞旋律,纷纷扬扬飘落的花瓣,绽放着美丽,流光溢彩,馨香满怀,明媚了岁月,芬芳了生命!
4月13日上午,2023年南平市第二批中小幼教师晋升职务培训在建阳区实验小学开展现场观摩教学。
在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陈云慧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齐聚建阳区实验小学,共研小语教学。陈云慧老师引导大家关注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相关内容,立足大单元教学视角,紧扣“思维发展”开展观摩教学。
现场观摩课共三节:
第一节 建阳区实验小学的刘艳含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的《我多想去看看》;
第二节 建瓯市竹海学校的饶华英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的《雷雨》;
第三节 南平市实验小学的马娜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
建阳区实验小学的刘艳含老师与南平市实验小学的马娜老师,均为福建省立项课题“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在本次观摩课中,均努力践行省课题理念,结合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一节 《我多想去看看》
建阳区实验小学刘艳含老师执教的《我多想去看看》,特别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紧密联系。
通过诵读与交流,使学生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在本课教学中,刘老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巧妙运用课前预学单、课中导学单、课后延学单,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活动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创造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刘老师在本课中,落实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一致的理念,在写话前,引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具体的方向。
第二节 《雷雨》
建瓯市竹海学校的饶华英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二课时。饶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关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趣,体会自然之美。
饶老师精巧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创设情景 以读促悟
通过看雷雨画面、听雷雨声音,让学生感受雷雨声音的变化,说一说,读一读看到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越……越……”说说自己的感受,饶老师适时地给予点拨,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通过读、说表现出来了。
抓住重点 感受生动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饶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在读中感悟“挂”“坐”用词的巧妙;在看雨停画面中,说感受,送词语;在朗读中读出舒服、愉悦之情;在圈出景物中,说出变化;在听声音中,说感触。学生在饶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抓住词句重点,感受自然之趣,体会语言之生动。
第三节 《杨氏之子》
南平市实验小学马娜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在多角度诵读过程中,品味对话中的巧思,读懂杨氏子的机智。马老师同样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打破思维常规,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每一个板块的教学中,学生都能经历较长时间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读、品析、交流、探讨等,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学与思、学而用的语文课堂。
马老师引导学生基于具体语境进行语言再创造,也就是对文本语言进行加工再处理,并转化为理性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评价与运用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的幽默风趣,在读思结合中实现语言的实践运用。让语文要素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巧妙的落实,让文言教学也变得多彩有趣。
看,听课的老师多么认真!
听课老师们,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在低头沉思,还有的在小声探讨,都沉浸在精彩的课堂中。
下午,参训老师回到进修学院,在陈云慧老师的引领下,针对上午的三节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启程趁春早,恰花预盈怀,趁水已缠绵,春正荡漾,愿参训的老师们,带着希望,带着梦想,用专业能力托起明日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