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村是粤东北地区第一个实行打土豪、分田地试点的村庄,主持这次打土豪、分田地的是梅县桃尧珠玉村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吴文玉和秘书吴应浩。1929年春节后,吴应浩与吴文玉共同合作,率先在珠玉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珠玉坑的土地革命活动为粤东北地区的第一次土地革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民党反动派悬赏500大洋捉拿吴应浩等革命人士,准备暂时到南洋避难的吴应浩在松源宝坑庵子阁被人举报而被抓。当国民党官兵押送他经过松源河的木板桥时,他大声唱道“脚踏桥板滟滟动,俺多子孙来送终。俺多官员做孝子,死到阴间也光荣”,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刑场,表现出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励了梅县的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不断斗争。
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地方——珠玉坑友恭楼
1927年,在梅州市大埔县和梅县区梅南镇等地做木匠的共产党员吴鸿基回梅县桃尧珠玉坑(珠玉村的俗称)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他在问津小学(今珠玉村德馨楼,又叫三新楼)民主自治研究会上宣传革命道理,学习人数达五六十人,成为当时珠玉坑的新潮流。
问津小学旧址
吴鸿基一边宣传,一边挑选学习积极分子吴玉文、吴扬生、廖招秀、吴钦皆、吴应浩、吴永湘、吴国华等人,在“九经书室(原私塾)”秘密据点,开展革命活动,培养预备党员。
九经书室外观
1927年10月,珠玉村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主席吴鸿基,副主席吴玉文,秘书吴应浩,财务吴钦皆,妇女主任廖招秀,加上青年吴龙基共7名苏维埃政府委员,府址设在德馨楼。珠玉坑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接着建立了赤卫队、妇女委员会、青少年儿童团等各项组织。
1928年春,在珠玉坑成立了共产党支部,当时有6名党员,吴应浩便是其中之一。
革命烈士吴应浩的烈士证书
1928年冬,黎头(苏树源)和吴鸿基等人去梅县梅南开会,汇报了松江区的革命活动开展情况,尤其是珠玉坑的红色运动发展情况,领导认为珠玉坑的革命形势很好,各项组织发展很顺利,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决定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巩固红色革命基地。
梅南九龙嶂东江特委所在地——水美村
他们回来传达了上级的指示以后,珠玉坑马上掀起了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封建地主阶级,实行男女平等的革命活动。
随后,珠玉坑苏维埃开会研究决定,以吴文玉、吴应浩为主,成立了分田分地的领导班子,制定分田地的具体方案。全村120户,360人,共有水旱田1650担(约500亩),每人分4担,共分去1440担。剩下的作为公田,由村苏维埃各组织分片包耕,收入归苏维埃。
方案做好后,在珠玉坑璇复居(已倒塌)召开各户户长会议,宣布地主的田地一律充公,统一重新分配,原则上每人一份,单人户每人2份。分田方案向群众宣布以后,大家十分高兴,积极拥护分田
随后,村苏维埃政府组织召开理偿人(解放前负责管理公偿田地的人)开会,宣布公偿会田全部没收,原来的田地字契无效,应全部交出来。会后,由苏维埃干部带领妇女干部等到各屋去收簿书字契,然后担至继述堂斗方里当众烧毁。
次日起,又在山背友恭楼召开了三天群众大会,宣布具体的分田结果:各户分得的土地坐落和数量,公田地点,并解决分田带来的一些问题,号召大家积极搞好春耕生产。
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旧址——友恭楼
1928年上半年,黄其香、黄日彬由珠玉村的吴鸿基带路,多次到珠玉村、红葵坑(找廖卓、黄汝文)等地活动。他们和梅南(今长沙)的苏树源、蕉岭的刘安、徐添,大埔的苏电和福建的钟定远等同志商量,决定在珠玉坑、红葵坑建立松江区赤卫队基地。
梅县苏区——松源红葵坑
1929年春,松江区赤卫队(联队)在珠玉坑成立,队长吴鸿基,文书吴应浩。赤卫队员分布在松源的宝坑(含珠玉坑、红葵坑)、正家村(赖屋)、桥背、桃尧、隆文等地,共计队员300多人。松江区赤卫队活动在闽粤赣边农村,包括蕉岭县南礤、北礤,松源的早礤子、黄坑、横坊、官田、堵树坪、化联、白玉、桥市、宝坑,桃尧的珠玉坑、桃源、黄沙,福建永定的洪山等地山区,与国民党白匪展开了游击战。
梅县苏区珠玉坑村景一角(梅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继伟副会长提供)
后来,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白色恐怖笼罩了松江区。1929年12月,国民党悬赏500大洋捉拿吴应浩等人。吴应浩在松源宝坑庵子阁(麻地村)舅舅家附近的煤窑暂时躲避,计划筹够钱后从隆文出松口下南洋暂时躲避风头。他藏在庵子阁的煤窑里面,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连续几天白天不敢出来,后来看到有小鸟停在煤窑旁边,吴应浩出来抓小鸟,被当地人看见并告密,国民党派兵到庵子阁将吴应浩抓到松源乡公所关押。
《松溪风云》一书记述了吴应浩同志牺牲的过程
在被国民党官兵押送去松源圩的刑场,经过松源河上的木板桥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吴应浩同志触景生情,放声唱起了“脚踏桥板滟滟动(滟滟,客家话,“不断晃动”的意思),俺多赖子(儿子)来送终。俺多官员做孝子,死到阴间也光荣”的讽刺山歌,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刑场。在生死存亡之际,吴应浩同志表现出共产主义战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民间广为传颂,激励了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不断斗争。
参考资料:
1、1983年吴汉棠记录整理的《珠玉大队1927—1949村史》
2、《松溪风云》(王佳湘 编著)之《松江区革命政权的形成和发展》
3、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编辑整理的《桃尧镇珠玉村红色革命史料》
4、《松溪烽火》之《宝坑老苏区人民革命活动片段史料》
5、采访吴应浩烈士的孙子和曾孙等
6、采访珠玉村村民吴元茂、吴新锋等
7、《梅县党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