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役英勇的战士战斗到弹尽粮绝

烽火臺
创建于2023-04-12
阅读 5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用生命呼唤出今天解放军的制海、制空权

                 丛培欣汇编

      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共军队和国民党军队的著名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军事学术意义。

      中国军队早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前后,有五次反围剿战役,有长征中的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和而后的长征途中的各个战役,这是共军杰出的游击战时期的战例。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共军的兵力虽然是国军兵力的三分之一左右,刚刚有了可比性。但从那时开始,共军和国军的战斗中,就没有重要战役的失败和成建制部队被歼灭的战例。在解放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主要有:苏中七战七捷(46年7月)、延安三战三捷(47年3月)、孟良崮战役(47年5月)、千里跃进大别山(47年6月)、济南战役(48年9月)、辽沈战役(台湾称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台湾称徐蚌会战)、平津战役(台湾称平津会战)和渡江战役等。

       但百战九十九胜的解放军,在福建厦门的对面——金门岛战役中遇到了“滑铁卢”。

        金门战役我军自建军以来成建制部队被全歼的最大的败仗。解放军在这次战役中,成建制的三个加强团,十个加强营,共8736人全军覆没,登岛失败,当时无一人返还。   

       金门战役失利后仅两天,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亲笔撰写了《严重注意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电文致电第三野战军和其他各野战军前委。

       在我所有的孩童到成年的时期中,我从没有一次听我父亲谈过这一场战役,也从未听过他们长辈之间有过关于金门战役的对话。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痛的伤疤,尤其就是我父亲所在兵团的兄弟部队28军的惨痛的一战,31军在这之后就一直驻守在金门的对面厦门,而我父亲从1950年至1969年就一直驻守在金门的对面。其中1959年至1969年在厦门任驻军最高军事首长,直到1970年调到福州军区政治部任副主任,但到1976年任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又重新领导驻守厦门和整个福建海防的军队。

       在我是小学一年级到初中的少年时期,正好是我父亲任厦门93师师长的期间,我就已经知道有金门战役。在我还是军人的时候,我主要根据当时的军内绝密资料对金门战役做了单向的研究。当时只能在小范围的战备教育中引用金门战役的部分作战的经验教训,是以教育干部防止骄傲轻敌,提醒干部加强对现代化战争的研究为理由的。这已经是对解放军内部研究领域的禁区的一个挑战了。现在看来,越是职业的军人越要研究自己军队的战败的歷史,越是要真正了解战争的残酷性,才是一个成熟的军人。

       为了对这场我在军队时就一直悄悄关注的败仗的準确回忆,我又看了一些老材料包括《叶飞回忆录》、肖锋的《金门之战》等;上了陆军28军网看了《金门战斗之后的事》;以及现在方便看到的台湾方面的资讯,如《胡琏上将与金门古宁头大捷》、《金门保卫战》、《难以置信的狗屎运——金门古宁头大捷》等等。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想登岛实地走一遍。

       有关解放军曾有一次败给国民党军这段历史的故事 

       金门战役(台湾方面称为古宁头战役),是解放军三野10兵团于1949年9月19日至10月27日进行的漳厦金战役的一部分。在漳厦金战役中,解放军于9月25日攻克漳州,于10月17日夺取厦门,于10月24日至27日进攻金门失利。

       厦门地区解放军进攻的基本态势:

       当时叶飞是十兵团司令员,下辖28、29、31军。 31军3个师、29军2个师于10月17日已解放了厦门和鼓浪屿,28军军长朱绍清(小学同学朱蓉娜的父亲,后调任31军任军长,而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因病在上海治疗,政委陈美藻在福州负责城市接管,参谋长刚刚调职,以当年33岁的28军副军长肖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组成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本军4个团:82师244团、245团、246团;84师251团。兄弟部队29军2个团:85师253团和87师259团,共6个团。决定在1949年10月25日凌晨对大金门发起总攻。

       进攻的第一梯队分为三路,左路244团3个营+246团第3营共4个营为主攻;中路251团3个营;右路253团3个营——共10个营8200多人(平均一个营7、800人,均为加强营),船工、民夫300多人。由于船只数量不足,各团都有少量部队(一至两个连)无法登船而留在大陆,244团团长邢永生因船只不足,为了多运战斗部队,将原计划运载82师师长钟贤文的指挥船都要走了。

       师长钟贤文让出了船只,準备随第二梯队出发。第二梯队为245团3个营、246团余下的2个营、259团3个营——共8个营的部队。由于所有船只都未返回,钟贤文和第二梯队的主力成为永远都没有出发的部队。

       大金门岛国民党军防御的基本态势:

  金门地区有大金门和小金门两岛,大金门岛124平方公里,小金门岛(在厦门正对面)15平方公里,均为国民党军占领。

       大金门呈哑铃形,中部狭窄,东西端部宽广,岛长约2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5.5公里,最窄处仅3公里。

       开战前金门地区的中华民国军队由第22兵团司令李良荣指挥,由1949年8月任福建省主席兼厦门警备司令,在解放军10月17日占领厦门时弃军而走并将总部移到金门的汤伯恩督导。战前两个多月的8月间,李良荣率部进驻金门,其中兵团部和第25军辖第40、45、201等3个师驻守大金门,40师在大嶝岛遭解放军重创,已不足一个团,45师也只有4千5百人。201师没有实战经验,且缺603团,有5千余人。22兵团实际兵力1万4千余人,其中 第5军第200师3千人驻守小金门,1万1千余人驻守大金门。蒋介石为了準备金门一战,决定调胡链的12兵团换防李良荣没有战斗力的22兵团。

       10月9日、10日,胡琏的第18军军长高魁元率领第11师、第118师从汕头抵达金门,这两个师都是下辖4个团的加强师,共计2万余人,主力全部进驻大金门。关键是——这支部队10兵团在进攻前没有计算在敌守岛部队中。

       此时金门地区的驻军已达近4万人,大金门的驻军约3万5千人。

       包括8月27日进驻大金门的22辆美制M5A1轻型坦克。(该型坦克全重16.5吨,1门37毫米炮,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机枪,乘员4人)。

       10月22日晚,陈诚命令已撤离潮汕地区换防金门的胡琏第12兵团部和第19军第18师、第45师、第196师3个师的1万余人迅速登陆金门。此时已到达大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由于风大浪高,运输船无法靠岸,只好在海上抛锚避风。23日黄昏才开始靠岸登陆。

       10月24日晚,在金门之战即将开始之时上岸的部队已有5个团。

       另一关键是——10兵团得知胡琏部队正在登岛是在即将发起总攻前,非但没有改变进攻决心,而是命令部队争取在敌登岛前解决战斗。而这个情报并不知道胡链早已有2个加强师在岛上,现在又有5个团已上岛。

       第12兵团司令胡琏于26日上午9时上岸,于11时半接管金门战役指挥权,此时国民党的换防部队全部到位,但撤防的部队也未离岛,金门地区共有近5万人的陆军部队。其中大金门有约4万5千人。

       另外海军有:海军厦门巡防处也于厦门失守后撤至金门,改称金门巡防处,共有中荣号、楚观号、联铮号、淮安号、南安号、扫202号、扫203号、炮15号、炮16号等9艘舰艇,负责大金门西侧——即解放军进攻一侧。

       空军有:驻台中的空军第1大队,拥有25架B-24轰炸机和60架FB-26蚊式战斗轰炸机,负责对金门地区的空中支援。

       双方态势结论的关键词:艰难的渡海作战,兵力9千对4万5。

       从以上军事部署和战前作战準备看,战斗还未开始就已分胜负。解放军在渡海两栖登陆作战决定胜负的兵力对比、海空火力支援、运输船只和后续支援、情报、天侯、潮汐等所有方面全无胜算。

       解放军在攻岛前认为兵力是1万5千强兵对1万2千散兵,这个轻敌思想又体现在战役的战术制定上。虽然,解放军的战斗力大大强于对手,而且解放军的装备已大有改善,28军有相当的部队已换成从国民党军缴获的美式装备,但都改变不了第一梯队全军覆没的结果。

       在后来的实际作战过程中,虽然解放军实际参战人数有少量增加——在所有船只均搁浅被对方炸毁后,10兵团又组织了两批象征性的增援和一次救援,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为了抚平愧疚之心的行动。这三次行动如下:

       1、26日,246团团长孙云秀率领82师246团第1营第2连、以及从全团抽调的100多名战斗骨干,共300多人,全部配备自动武器,乘坐仅有的3艘船,于21时从大嶝岛出发,顺利在古宁头附近海滩登陆。

       2、26日,259团3营代理营长梅鹤年带领从全营挑选出的200名都是来自解放区的老兵(不是解放战士),用千方百计搜集到几条帆船,天黑后从沃头起航,由于风向有1艘船折回,其他船只上的100多人顺利登陆,与岛上部队会合。

      3、27日,259团1营教导员李风池率领2连约30名战斗骨干乘着1艘汽艇来到古宁头海滩接应伤员后撤,结果上船的人太多,又逢低潮,船只搁浅动弹不得,李风池和众多伤员全部被俘。

       这三次行动又是没有一个人返回。

       尤其值得一笔的是,作为第二梯队增援的所有官兵,与第一梯队不同,他们都知道已是危局,清楚此行是一去不回,很多人留下了遗言,做好了牺牲的心理準备,确实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真实写照,因为船只有限,一些团、营长都抢着要去没有人退缩,视死如归,令人钦佩!临行前246团孙云秀团长把自己的手表和钢笔送给28军侦察科长张宪章,请他转告妻子,如果自己回不来,愿意随军就随军,愿意回家就回家,说:“这次我算革命成功了!”  

       金门战役的简要经过如下:

       大金门呈哑铃状,中间细腰,两头大。解放军作战方桉是从细腰处登陆,把金门岛一分为二,分割穿插迅速消灭。但由于风向和海潮,所有叁路攻击部队不仅编队相互交叉而且的登陆点都向右偏离,实际登陆大多在右侧“哑铃”头。而右路的253团已偏到“哑铃”头的最右侧顶尖部位——古宁头地域。这整个地域是金门守军201师防御地段。

       左路主攻部队实际进攻的大金门一点红海滩是敌人的重点防御地段,因守军一个排长25日凌晨一点误踩地雷,部队过早被发现,遭受到航渡和抢滩过程中的疾风暴雨般的炮击、射击;又遭到滩头并非预设而是因修理彻夜未归的三辆坦克的勐烈袭击和强大兵力的反攻击。从25日凌晨零点开始,负责主攻的四个营部队的主力仅在三个小时左右就被守军歼灭。三千多人的主攻部队登陆后已剩不足一千,但部队没有固守,仍按预定作战计划坚决向里穿插。这时又遭到数量大为优势的守军的反击和滩头自认为一点红阵地已无法坚守準备撤离的两辆坦克和守滩部队正好相遇的夹击,最后只剩700余人突围和中路右路部队会合。  

     所谓古宁头之战是——

     当中路和右路助攻部队登陆成功,打进去又被打回来的6个加强营的所剩部队和左路突围的残存部队,以及援军会合后而固守的防御战,守军的进攻战。这片最后的立脚点是右路部队登陆后在“哑铃”最右的顶尖的半岛留下一个加强营固守的滩头阵地。

       仅25日一天时间,登岛的部队就已损失折半,所余4000人左右——其中左路700余人、中路1200余人、右路近2000人、加上增援的两支部队400人左右会合在一起。至26日早晨,解放军控制着古宁头半岛包括林厝、南山、北山三个村庄和四块无名高地,总共约1.8平方公里范围的地区。这是在一个没有师指挥所在岛上直接指挥的情况下,登岛部队不同编制的两个师四个团的部队,在被潮流飘散被守军打散的一片溷战中,指挥协调合成了统一指挥的决战态势。

       26日午后,金门守军在刚上岸的胡琏亲自指挥下,第18军、19军为主的部队在坦克、军舰和飞机的立体支援下向古宁头发起攻击。守军在坦克掩护下,步步推进,坦克冲进村落和携带火箭筒的步兵一起逐个轰击解放军据守的石头建筑,墙倒屋塌后步兵再冲进建筑逐屋搜索。解放军死战不退,几乎每个建筑的得失都经过激烈争夺。 

       当时坚守的部队无粮、无水、无弹药补充、众多伤员和疲劳至极。但解放军极其顽强,又有美式枪械包括增援部队全部携带的自动武器。金门守军阵亡的3000余人中相当数量是在古宁头战斗中。在这个战斗中,解放军以极其弱势的兵力,背水抵抗以十倍的守军,包括坦克、飞机和舰炮的立体打击,打了一场极其艰苦卓越的阵地、山地和街巷防御战。守军抱定你不背水我就要背水的拼死决心坚决进攻。

      天黑后,解放军在岛上的五位最高指挥:251团团长刘天祥、251团政委田志春、253团团长徐博、253团政委陈利华和246团团长孙云秀在一处民房里举行作战会议,他们已经明确知道,不可能再有后续部队增援,商讨如何应对严峻的局面。最后一致决定分成几股打游击,并利用一切工具设法渡海撤回大陆。并提议由孙云秀任总指挥。

       最后的结局是,地面海面空中的全面进攻,使最后弹尽粮绝的1300名左右的残余部队不得不退到滩头水际,被当成水中的固定目标扫射,有个守军军官打到不忍扣动扳机(电影描述)。27日拂晓,最后400余人牺牲于滩头水际,900余人被俘虏,金门主要战役至此结束。27日上午和中午以后发生的只是在清剿和打扫战场中的零星战斗。(大陆方面的资料更多显示金门战役在27日上午10时结束,台湾方面的资料更多显示在拂晓结束,我取胡链和萧锋的说法——作者注)

       综合各方面资料,经分析取较可信数据——金门战役以解放军进攻的叁批登岛部队、一批救援部队总共8736人加上350名民工全军覆没,登岛失败为结局。其中亡近4000人,被俘5000余人,除了有900余人被遣返回大陆以外,有2000名左右的原国民党军队人员,以及此外的其他俘虏被补回、补入台湾中华民国军队,而不是最早的解放军军内资料显示的9000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金门守军也付出了亡3000余人的代价,而不是最早台湾中华民国军内资料显示的,击毙俘获包括肖锋在内的共军两万多人,以及到现在台湾官方仍然使用的守军仅牺牲1200人的数字。实际情况是——短短的3天后,小小的金门要处理近8000具双方的尸体。我在网上看到山东乡亲们自发在家乡为金门战役的解放军烈士建立了烈士陵园,现在的金门岛也建有4500名守岛将士的公墓,金门岛曾经是一个人间炼狱。

       三年来,横扫千军、所向披靡的解放军在金门的最后的悲壮惨景,刘亚洲的《金门战役检讨》日记体的如下记载有时间差错:

       “10月27日凌晨 前指总指挥萧锋给解放军坚守古宁头的部队发来一封电报(肖锋回忆录中时间为26日中午——作者注),全文如下: 

       ‘敬爱的邢永生同志(邢永生在不在古宁头,许多资料不一致,多数资料显示已在前面的战斗中负伤被俘——作者注)、孙云秀同志、刘天祥同志、田志春同志、徐博同志、陈利华同志并转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和船工:亲爱的同志们,自10月24日晚二十一时,为了解放祖国东南沿海岛屿,你们乘坐木船战胜八九公里的惊涛骇浪,在金门岛西北岸十里海滩实行坚决的突破,为歼灭蒋介石的残余溃众,付出了宝贵的鲜血,不少同志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我英勇善战的人民子弟兵,在后无船只增援的情况下,血战两昼夜,给数量大大超过我军的敌人以惨重的杀伤,捣毁了敌人很多军事设施。由于领导错误判断了敌情,我十个战斗建制营遭到失败,写下了极其壮烈的史篇。目前还活着的同志们,正抱着有我无敌的决心,继续战斗。为保存最后一份力量,希望前线指战员机动灵活,从岛上各个角落,利用敌人或群众的竹木筏及船只,成批或单个越海撤回大陆归建。我们在沿海各地将派出船只、兵力、火器接应和抢救你们。’ 

      10月27日七时 孙云秀自杀。 

       10月27日八时三十分 守军对解放军古宁头阵地发起最后总攻,潮水一般的国军从叁个方向涌来。海军军舰则绕到古宁头北面的海上,用重炮向地面炮火射击不到的死角轰击。飞机也出动。战斗极为残酷。守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重大伤亡。每一间屋子都在争夺。经各方统计证实,金门战役守军共付出了死亡四千人的代价。胡琏感叹:‘大陆怎得不丢!’又转口说:‘此之谓十二兵团之肖子贤孙!’国军攻击一座寺庙,庙中有解放军伤员六名及几名战斗员。伤员强迫战斗员撤走。守军涌进来时,六名伤员同时自尽。在马祖宫北海岸上,顽强抗击到最后的解放军五十名官兵,弹尽后,集体投海。守军用机枪疯狂扫射。海面一片殷红。十时许,古宁头陷落。

       10月27日十时 肖锋象一头狂怒的狮子,在指挥所里来回走动。金门战役是这位老红军战士的第一千叁百六十五次战斗,也是他最后一次战斗,最难忘的一次战斗。电台已经沉寂了。电报队长姜从华用颤抖的手在报务日记上记下了时间:10月27日×时×分与登陆部队失去联络。并签上名字。他说:‘古宁头在地图上的代号为312。这个数字我永生不忘了。’兵团撤消战斗的命令到了,指挥员们低头,抹泪,鱼贯走出指挥所。肖锋命令,我全部炮群对準金门岛进行歷时一分钟的勐烈炮击。炮声象春雷般震响。那隆隆的炮声是对牺牲的九千战友的沉痛哀悼。 

      10月28日 肖锋一直伫立海边,双眼含泪,凝眸金门。两天两夜过去了,他象尊塑像一动不动,不吃亦不喝。敌机飞来轰炸,警卫员大喊:‘首长,敌机!快躲避!’他依旧不动。一颗炸弹在离他很近的地方爆炸。气浪掀起他的头发和衣服。四十年后肖锋写道:‘如果这颗炸弹落到我身旁,让我追随那些牺牲在金门岛上的战友,我的心就不会永远痛苦了。’他盼望着能看到一艘船,看到一个战友回来,但他全部失望了。1955年授衔时,肖锋仅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由毛泽东特批晋升为少将。他再未带过兵,离休前是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副军级,与他在金门作战时职务一模一样。1991年病逝于北京。叶飞自请处分,但毛泽东原谅了他。他的地位始终未受影响。”

       解放军的营团职干部的最后大致情况如下:

  244团:

   团长兼政委邢永生,伤重被俘,  

   团参谋长:朱斐然被俘时已身负重伤,后下落不明  

   政治部主任孙树亮,被俘,

   246团: 

   团长孙云秀,自尽。 

   副团长兼参谋长刘汉斌,阵亡。 

   251团: 

   团长刘天祥,伤重被俘, 

   政委田志春,被俘, 

   副团长马绍堂,被俘,    

   参谋长郝越三,阵亡, 

   政治部主任王学元,阵亡。 

   253团: 

   团长徐博,在金门隐藏近90天后被俘,

   政委陈利华,下落不明,据说隐藏身份后进入国军,官至上校,身份暴露后被枪决。 

   参谋长王剑秋,被俘。 

   共计13名团职干部,阵亡3人,自尽1人,被俘7人,失踪2人。

   参战部队还有37名营职干部,阵亡7人,自尽2人,被俘26人,失踪2人。

    

      刘亚洲的下述数字应该不能作为史料:“金门战役我军被俘四千余人,其中三千人于 1952 年被台湾用渔船分批遣返大陆。”

      历史事实是:当年凡被俘的官兵都遭受了残酷的非人摧残,尤其是团以上军官,有多人被枪决牺牲。另外,越海作战的8千多人中,有约4千多人的解放官兵(即国民党起义官兵),国民党军队当时缺乏补充兵员,这部分被重新俘虏者,大部分被逼迫补充回国民党军队。

      以下两个资料说明,并无刘亚洲所陈述的三千人被遣返的可靠史料。还是要尊重和还原历史真相。

      1、作家叶永烈到金门考证为遣返 900 余人。

      2、陆军 28 军网: 1950 年 7月起,国民党军队将战俘中年龄较大、受过伤的党员干部和一些坚决要求返回大陆的战士分批遣返,先后于 7 月、10 月和 11 月遣返三批,约 600多 人。这些被遣返的官兵一律接受隔离审查,开除党籍、军籍,遣返老家种地。文化大革命中,统统受到批判,即使是农民也不能幸免。

      1983 年后,为这批苦难将士恢复政策,补发钱物,恢复党籍,按复员处理军籍。其中不少人由于挨饿、生病、批斗、年迈等原因,早已不在人世。 

      1989 年 10 月,金门战役四十周年的时候,叶飞登上厦门云顶 岩,眺望金门。突然下起了雨。白发苍苍的叶飞拒绝家人要他避雨的要求,伫立山顶,任凭雨水将他浇得透湿。随从们发现,叶飞的双手在微微颤动。”  

      云顶岩观察所,也有我一段少年时期的记忆。文革期间的 1967 年,我们厦门的家被造反派占领,父亲把我们全家转移到山脚下的 279 团团部,我们住在辛团长家。有一天,我们知道那天父亲就在观察所,我们和妈妈竟然提着一筐海螃蟹,从山脚下一直爬到山顶见到了父亲,这是我第一次到云顶岩的记忆,也是我第一次用如此高倍的望远镜看对面的金门。而后在同父亲一样是侦察科长出身的曾任厦门警备区付参谋长的二弟丛培珊陪同下驱车上去了多次,也都是为了看金门。叶飞就是在这所可以看到金门的观察所旁,触景生情。

       金门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痛,却是台湾中华民国军队的救 命之战,他们专门拍摄了“古宁头大捷”的电影,指挥古宁头战役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得到重用。他们还建立了专门的金门战史的网站。在 2009 年古宁头大捷 60 周年庆祝大会上,马英九去讲了话。我建议大陆方面也将金门战役拍成电影,会有很多看点和思考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在百战九十九胜的势如破竹的解放战争中, 这一仗使解放军冷静了下来,在福建前线止住了前进的脚步。今天回想起来,如果金门战役解放军学会计算潮汐,又没有正好遇上大潮,而造成所有船只不能返回搭载第二梯队;如果没有岛上的 22 辆坦克派上了用场;如果没有广东的胡琏兵团登岛;如果先占领小金门,再以小金门为跳板 攻打大金门;如果 10 月 7 日先取金门,后取厦门;如果一上岛金门守军就如在大陆兵败如山倒的一样一战即溃;如果解放军有制空制海权,金门顺利解 放…  那么完全有可能不只是 28 军的三个团,而是整个 28 军、29 军和我父亲所在的 31 军,兄弟部队9兵团,可能还有更多的部队,在 50 年代初的某一 天用几万艘渔船进攻台湾——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解放军攻打台湾几乎是百分之百…..

     历史就是歷史,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小小的古宁头是一个让解放军和领袖,让已被激发出革命热情的人民冷静下来的战役。今天已经冷静了七十年,使他们牢牢记取了没有海空军的教训。同时,两岸人民都没有忘记这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役,都知道这场战役是奠定了两岸分治七十年的基础。都知道两岸的和平需在中华大义、实力和智慧之间找到平衡。

     金门战役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他们战斗到最后弹尽粮绝,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呼唤出今天解放军在台海完全的制海、制空权。

   

阅读 5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