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参加工作那年,中心小学校长就对我说过一句话:一个孩子在班上不过是百分之二,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这句话,朴实却意义深刻,因而镌刻在我心里。“不放弃一个学生”,也是我从教征程中一直秉承的职业操守。
我是1994年7月从泰和师范毕业后直接走上三尺讲台,至今已经从教29年了,也连续担任了29年的班主任。这29年,正是留守学生最多的时期。我曾经教过一个班,班里共有58名学生,其中有41名留守孩子。众所周知,留守孩子当中不乏双差生。这些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疯狂追逐打闹,家庭作业几乎不会动笔……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得而知。面对这些孩子,我没有放弃,反而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爱,既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有“父母”对孩子的疼爱。
2012年9月,我来到泰和实验三小担任六一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这个班的孩子一部分是从县城几所小学分流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乡镇学校转学过来的。这个班的孩子应了老辈人说的一句话:十根手指都有长短。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怎样,这些孩子既然成了我的学生,就成了手背手心的“肉”了。这个班里有一个叫周强(化名)的孩子成了令我“头疼”的人。他爱搞恶作剧、厌学、喜欢和同学打架、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差生”。起初,我找他谈了几次话,但是,收效甚微。此路不通,我只好另辟蹊径。几番周折后,我终于了解到周强的一些情况:他的生父几年前就已病故,母亲改嫁,目前和年逾花甲的爷爷相依为命。掌握到一手资料后,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话又说回来,他毕竟是个孩子,很多事情出格也属情理之中。古语有云:欲改其行,必先其心。因此,我一改说教的无效教育法,随之用上的是情感感化法。我在学习和生活上,为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课后和他一起去操场上走一走聊一聊,或者偶尔送一些作业本和圆珠笔一类的文具给他,或者给他一盒牛奶……而且,我极力去发现并挖掘他身上的优点,授意班干部主动关心他,探寻他内心的“症结”。几个星期后,周强会写作业了,上课还会回答问题,也会服从班级管理了。看到他身上这些变化后,我窃喜,于是趁热打铁,把他的改变在班上放大性的表扬一番。可能是“情感感化教育法”发挥了作用,周强这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时能静心听讲,课后能读自完成作业,能关心班集体,还会帮助同学呢。如今,他去年从南昌某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
如今,我班上有一个叫木子李(化名)的女孩子,语数英三科基础极差(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三科总分不到60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我没有想过要放弃她。我找她单独聊了几次后,给予了她很多鼓励,并且,给她定了一个切实可达的目标。我先后两次到木子李家家访,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去年期末测试,他的三科总成绩突破了一百分,真是令人欣慰。
实际上,在我教过的几千名学生里,这类学生有很多,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当中的一个。过去没有放弃一个,现在没有放弃一个,以后,也不会放弃一个,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每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