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以及苏桥镇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苏桥中心校开展了走进大清河人文纪念馆----热爱家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2023 年4月11日下午,苏桥中心校六年级的孩子们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一路上欢声笑语,歌声嘹亮,10多分钟的时间到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桥镇大清河人文纪念馆。
“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
校长讲党史
初到大清河人文纪念馆,为了让红色种子根植于学生心中。张校长给学生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安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廊坊市第一个党组织到文安县特别支部的成立。星星之火燃烧成了熊熊烈焰,在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中,激励学生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传统文化进课堂——“三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图腾,更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随后,学生们在讲解员吴老师的带领下,整齐有序的进入大清河文化馆的苏洵纪念馆,了解学习“三苏文化”,吴老师以时间为轴,以地点为脉,系统地问孩子们介绍了苏桥名字的由来,苏桥与苏洵的渊源。
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
少先队大队主题活动
吴老师讲解到:“苏桥镇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两项,分别为飞叉会和里东庄音乐老会;省级非遗两项,分别为哈哈腔和通臂拳,其他的还有诸如苏桥熏鱼、苏桥糕点、苏桥小磨香油等市、县级非遗。纪念馆外的苏桥市集上我们都将看到这些美食。值得一提的是苏桥飞叉。苏桥飞叉会创办于清朝同治年间,将太极拳、通臂拳、花叉融为一体,经历代传承,不断发展。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0月份成功举办了首届苏桥飞叉艺术节。”
少先队员们感受家乡文化,了解家乡历史,激发少先队员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开阔了少先队员的视野,开辟了“第二课堂”,让少先队员们收获了从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丰富知识和有趣体验。
劳动教育——农耕馆
走进农耕文化馆,就像坐上了时光穿梭机,每一件实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参观中,大家通过仔细端详40年代的大板车和50年代的犁寻找农耕时代的忙碌,通过幅轮、耧、耘锄、锛铲、翻地叉……给孩子们讲述历史的变迁;通过石磨、茅草鞋、笆篓、芦花靴等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感悟社会的进步,让孩子在“记忆”中传承乡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节俭始于心,“光盘”践于行。张校长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扁担、锄头、犁、耙等农耕用具的作用,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各种农耕用具,通过此活动,让孩子们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良好氛围下,养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红领巾志愿者活动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参观结束之余,我校志愿者们开展卫生打扫志愿服务活动。小小志愿者们全面清理了地面及垃圾死角。为弘扬不怕脏、不怕累、乐于奉献的精神,让队员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学习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倾听讲解员生动的讲解。悠悠历史长河中沉淀的精美绝伦的文明画卷,让同学们流连忘返;文明起源过程中凝结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是让同学们赞叹不已。璀璨的古洼文明彰显着家乡的文化底蕴,同学们为苏桥镇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也将用行动为苏桥镇历史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激发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