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感受校园文化,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4月3日,走进林州二小观摩学习,受益匪浅。
一、校园文化无处不在,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生成者。
林州二小,把校园文化渗透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利用每一块墙体,窗台下、楼道墙体、台阶上、大树的围栏、教室的大门甚至是消防栓箱的立面。目光所到之处,总能让你看到学生的各类作品,或书法绘画,或理想格言,甚至是校风校训的书写,这无形中就提高了学习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走进梁玲玲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却又收获满满。这是一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内容是绘本故事《大脚丫跳芭蕾》。
这节课从课前一分钟演讲,讲红旗渠故事开始。
从出示绘本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发现导入,通过“读封面”“讲故事”“演故事”“谈感悟”几个环节,在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懂故事、概述内容、领悟主旨。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由此,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学情,难易适中。
三、读写“1+1”,助力语文学习
读,即大声朗读和大量阅读;写,即写字和写作。
(一)读
倡导“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语文是学生读出来的”。
一是以“三进课堂”为抓手,落实“大”:1.同主题课本进课堂,即教材+1/x;2.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成语、古诗词;3.整本书阅读进课堂:例《三国演义》——课内引导读三国、确定主题说三国、影视课上看三国、课后分享讲三国、精彩纷呈演三国。
二是制定了“读书十一法”:1.进校即读书;2.每天早上二十分钟朗读;3.每节课前一分钟演讲;4.每天上午课间一次展示读;5.每周三下午一节阅读课;6.每周一次读书分享会;7.每月一次图书“漂流”读;8.每月一次表演读;9.每月一次亲子读;10.每年一次经典诵读擂台赛;11.每年一次读书英雄汇。
(二)写
倡导“当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
一是目标专:将书法(写字)纳入学校课程。
二是贵在恒:“十个一”活动,即每日一练、每天一写、每周一培训、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周一批、每周一评、每期一赛、每期一比、每年一展、每年一义写。
三是评价变:制定书写方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系统;写字六字法——坐、执、读、写、比、复;各年级段书法课堂教学以及午练流程;拟定了各学科、各年龄段教师书写评价标准;书写六标准——平、匀、净、齐、美、精:加大了对学生书写水平的考评力度,语文考试卷由原来的卷面分加5分增加到设立专门书写测试20分,纳入语文总分。
四、单元整合阅读,适应新课标新教材
单元整合阅读,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围绕本单元的内容主题,选取具有相关语文要素点的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整合,用一篇带多篇(1+x)或多篇带多篇(x+y)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进行学习,做到一课一得。单篇精读——多篇略读——整本书自读,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化。
课型:低学段——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集中识字课、写字指导课、阅读分享课、整本书阅读;中高学段:单元预习课、丛书预习课、精读引领课、阅读展示课、阅读分享课、习作指导课、整本书阅读。
备课流程:1.教师分组,任务分工;2.研读课标,解读文本;3.确定整合,单元设计;4.汇报展示,完善备课。
通过单元整合阅读,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