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翰林学校小学部科学课课例观摩活动

莘县翰林学校小学部
创建于2023-04-11
阅读 4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是教学的羽翼。为了提高教师们的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推进新课标的学习,2023年4月11日上午,莘县翰林学校小学部全体科学教师在莘县教体局教研室王秋芬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8期的观摩学习。

       

       本次活动主要分三部分:课例展示、专家评课和卢主任总结。      

       第一部分,由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科学实验观摩课。

       第一节,林宏老师执教的《动植物怎样生长》,以青蛙的一生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的视频为例引入本课学习,形象生动,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环节之间衔接清晰,层次分明,课题背景设计得比较巧妙,背景是蝴蝶一生的变化过程。在引导方面,选择了学生适合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参与学习。

       第二节,朱录文老师执教的《动物、植物、环境(一)》,利用《江雪》《春晓》《晚春》古诗导入,导入方式新颖。

       课堂中开展了多样的活动,如让学生交流观察的日记、图片、实物等多样化的资料,来激发孩子们观察、记录的兴趣。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

       最后,朱老师将本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了有机结合,内容呈现出由部分到整体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第三节,魏晓春老师执教的是《生物与非生物》,这节课魏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让孩子回忆生活,走进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魏老师出示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结合主要问题层层深入地提问,让学生一步步深入挖掘核心问题,促使他们的思考逐步深入。教学中教师由扶到放,通过师生之间引导、交流和探讨活动,让学生知道生物具有多样性,环境中的生物、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谐的自然环境。

       听完三位老师的授课之后,教研室王主任对这次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教师在听课期间与课标进行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翰林学校的科学课堂更加精彩。

       翰林学校小学部史校长也要求全体科学教师认真学习、钻研课堂、聚焦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由专家颜世萍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

       她指出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的教学目标出发,统筹安排,指定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案,开展整体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重视对单元的知识总结、调整、连接,实现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灵活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构建学习框架,主动深入到科学活动中,并在生活中应用创新。

       第三部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卢巍主任进行总结,卢主任整体分析了范例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对广大科学教师的期望。

       观摩结束后我校全体科学老师们认真总结体会:

       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的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2.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合作交流,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合作。

       3.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应该获得的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教与研相济,通过本次的听课学习,学校老师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与思同行,让我们在学习中反思自身、不断修正。齐鲁科学大讲堂是科学教师教学道路上的一颗启明星,引领大家逐步前行。

阅读 4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