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大家的生活节奏也逐步正常。部分家长和学生担心学校因人员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依然选择了居家上网课。但随着学生居家网课学习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一些家庭的亲子矛盾也更加显现。作为家长,该如何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以下7条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01
陪伴关心在先 教育说理在后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很多父母的时间往往安排得很满,难得回到家中空闲下来,也愿意把时间留给手机,也不太愿意留给自己的孩子。一些父母,平时工作忙,或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和孩子在一起,又忍不住启动训导模式,这就很容易激化和孩子的矛盾,让孩子产生对父母的抵触心理。
事实上,联系父母和孩子的并不是说教,而是爱。只有在父母的关心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陪伴本身就能为彼此带来深刻的满足感。亲子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要比所有科学的教养方法更重要。尊其师,信其道。在学校里面,师生关系好了,教育的效果就会更明显。这个规律在家里也一样,陪伴的质量高了,孩子不可能不好。
02
坚守原则底线 灵活调整空间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有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必须遵守的纪律。比如,“放学后必须按时回家”。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设置不同的底线。父母可以在每年孩子生日的时候,和孩子商量并确定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且充分向孩子说明理由。同时还要明确,如果孩子达不到底线,你会对他采取哪些“惩戒”措施。而且,底线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家长已经和孩子设置了底线,那孩子在底线以上所提出的需求,家长都可以与孩子进行商量,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想法,而不是没完没了地拒绝,或者只根据自身的情绪来决定是否满足孩子的需要,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就会胆小怕事、不敢担当,也就会缺乏创新意识。
03
少用“吼压”权力 多用共同规则
对于孩子,家长无疑是权威,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如果总是用权力来压制孩子,你的确可能经常“赢了”孩子。可孩子呢,却一次又一次地成了失败者。频繁失败的话,孩子要么会变得反叛,要么容易变得盲从。其实父母真正需要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让孩子理解而且信任家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除了设置底线让孩子知道哪些不能做,家长还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去引导他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制定好规则后,父母也不要再随意地、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父母要和善而坚定。我们是要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道理,而不是逼着他遵守规则。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不要一次确定过多规则,可以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04
遵循客观规律 逐步培养习惯
培养习惯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比如,一两岁的孩子刚开始学吃饭,用手抓可能是最得力的方式,但是饭桌上、衣服上,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如果此时家长怒火冲天,或者就一直喂食,那孩子掌握这项技能就要推迟。所以当孩子刚开始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引导、帮助和鼓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再如,想让孩子整理房间,咱们最好给孩子一个需要整理的物品清单,并先教会他们衣服怎么叠、如何归类放置,书桌怎么收拾,书本如何归类,如何扫地等等。先把每个步骤讲清楚,教到位,孩子才能够最终学会整理房间。所以教育孩子一定遵循他们的年龄特征,带着他们一步步的去探寻和成长。
05
多给正面鼓励 定期自我反思
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当听到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时,也会连忙摆手,说上一堆自己孩子的缺点,并对他人的孩子送上一顿赞扬。为什么家长看见孩子身上有什么缺点总忍不住批评,可看见优点却不怎么表扬呢?其实一般孩子的行为,好的方面都占大多数,不好的方面只是少数。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时,不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了问题。
所以父母需要培养这样的习惯:善于发现,懂得鼓励。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也激励他去培养更多的好习惯。针对孩子不好的行为怎么办?既不忽视,也不放纵,要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比如,上学迟到是因为赖床,赖床是由于前一天晚上拖延了上床时间,那么按时间睡觉问题就解决了。一起找原因,找改进的方法,帮助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