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画名家大概是根据黄山的山石地貌,创造出了各种皴法

用户2777590
创建于2023-04-10
阅读 58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对于黄山我已向往多年,有一次玩完了庐山,发现有直接去黄山的班车,于是,我和弟弟下午就到了黄山景区。 

途中路过黄山市,黄山市古称徽州,著名的徽商、徽墨、歙砚,包括徽菜,都出自此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为了旅游挣钱,反而将古雅的“徽州”改名为媚俗的名字“黄山市”。 

    一下车,就不断有人问:去不去翡翠谷?买了张黄山图,首页就是翡翠谷,看起来真有点儿像翡翠般艳丽。我想,这翡翠谷大概是黄山以外的一处用时不多,好看又好玩的景区,于是记在心里。  

    我们住在黄山脚下的汤口镇, 远远就能看到黄山诸峰,明显跟一般山峰不同,格外陡峭,爬过两次黄山的弟弟说,明天我们将在那些山尖上!看看就心惊。  

前两个月我的一个学生刚爬完黄山,据他说,上山下山都得坐缆车,前山上、后山下,即使这样,光山上那些路都累得要命。他亲眼见一位年轻小伙儿竟累得躺地下爬不起来。网上说黄山旅游旺季,坐缆车要排队三小时。

    第二天我们起个大早,六点多就赶往不远处的交通车场,几乎没什么人。交通车拉我们进山,到云谷寺,再坐缆车上山,到白鹅岭,等于是从后山上。此时才刚刚七点,看来今天可以连游带画,尽情玩一整天。  

    从后山上,首先就是“始信峰”。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  

    黄山的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故形成奇美险峻的特色。 

    我们游庐山的时候,本该看到桃花而未见,却在黄山看到了,的确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黄山与庐山大不相同,真是“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每转过一个角度都有美不胜收的险峰,如剑、如笔、直刺青天;黄山的松也美过庐山,横斜遒劲,可配做近景。

    有一处曰“探海松”,松枝从半山崖远远伸出,向下探寻,如果下面正好有云海,那就恰得其妙了。 又有一处“石笋矼”,数峰瘦削壁立,犹如巨型的竹笋化石,与张家界的“御笔峰”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一处曰“梦笔生花”,毛笔头似的峰顶恰好生出一株蓬头样的松。还有一处“石猴观海”,远远望去,驼背蹲在山顶,像极了。

    但我们在始信峰景区没画一幅画,一是美不胜收,频频拍照,来不及画,二是游人太多,挤得连坐下来画画的位置都没有。这还算是旺季中的淡季,真到旅游高峰时,不知是美的享受多些,还是挤的痛苦多些?  

走出始信峰景区,听各团导游说,从这儿途经北海宾馆,到光明顶,一路上没什么景。 北海宾馆其实是两处高峰之间的谷底,我们下山再上山,全是林荫小道,没法拍照也没法画画。远远看到光明顶,一整块岩顶,站满了人,全在四下张望、拍照,颇有“一览众山小”“舍我其谁”的劲头。 山顶有一石碑,标明海拔1860米,相当于泰山上那块标明1532米的“极顶石”。实际上看看图,黄山的莲花峰1864米,比光明顶高。  

    光明顶的人太多,我们向人迹稀少的一条路上走去,两人各找一处心仪的位置开画。弟弟发现黄山的山石处处都符合国画中的“皴法”,说:你看这儿是“斧劈”,那儿是“解索”,这儿是“披麻”,那儿是“折带”。他的国画技巧大有进步,画兴正浓。 我也觉得黄山一看就长得像国画,其实应该说,古代国画家画山水大概多以黄山为模特,这才创造出种种“皴法”,所以一入黄山,就像进入了国画展览馆。如果说学写诗,先要背诵《唐诗三百首》,那么学国画山石松林,住在黄山是最便捷的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

    文/闲云若海

朗墨运转一乾坤

阅读 58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