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是几千年劳动人民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结晶。 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体验劳作的艰辛,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增长知识,绵阳实验小学集团组织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以“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活泼可爱的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快乐的心情,向着农耕研学基地一路前行!
农耕祈福仪式
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祈福文化凝结了浓厚的人文精神。通过传统的开秧仪式,重启农耕文明,是对文化的延续,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农耕文化,让同学们体会农耕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起到的举足轻重作用。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实现了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研学基地的教练带领孩子们走进瑞丰竹庐的鱼菜共生园,进一步了解科技农耕发展。
环游小火车
在景色宜人的农场里,一辆观光小火车缓缓穿行,同学们乘坐其上,既可以享受游乐的乐趣,又可以领略沿途的风光,搭乘着小火车,无忧无虑的风吹过同学们的脸庞。
石头作画
二年级的小“画家”们 通过绘画给予石头新的生命。绘制石头画的时候,同学们根据石头的大小、形状、面积等,来自定义各种有趣的 DIY 创意,趣味横生。一块普通的石头,在同学们手里成了宝贝,更成了精美的装饰品!
捕 鱼
同学们好奇的看着"渔夫"举着渔网放慢脚步踏着水浪悄悄地进攻鱼儿的驻地用。手足身心感触大自然的稻田泥土,感受山林田野中的农耕渔趣。
种植体验
同学们亲身体验农耕活动的乐趣。开垦园地、播种是农耕活动的第一步,播种是育苗的重要环节,播种技术好坏会影响发育率、出苗速度和整齐度。同学们对一亩田园地进行规划、开垦、播种、浇水、施肥,完成整个耕种流程,并为自己的田地制作标识牌。感受劳作的快乐。
二十四节气文化走廊
中国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受关注。基地教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及发展。二十四节气是是世界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直到今天,它对农业生产仍具有指导作用。
鸡公车运粮
鸡公车是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一种农村运输工具,它的原型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流牛马,最早是用来解决人背畜驮的问题,在三国时期更多的用于军队粮草的运输,大大的节约人力,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利用鸡公车将丰收的粮食从晒谷场“打包”运送到粮仓,分组进行“运粮大作战”,同学们争先恐后,奋力争胜,从笑声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领悟到了劳动的美。
通过农耕体验研学活动,一零后的他们,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农民伯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真正感受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也深刻领悟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人生哲理。
同学们在身体力行中明白了: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
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通过一天的农耕体验,同学们也更加了解田园生活,农耕文化,在这里同学们收获的每一份喜悦,都是依靠同学们的劳动得来的,同学们收获的是一份感恩,一份饮水思源的宝贵财富。
探索中华农耕的历史厚重感,走近农耕,体会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